
爱情在烟火中萌芽、乡愁在滋味里安放、梦想在坚守中生长,夜幕下的林洋路串起八方故事,烤热平凡岁月——
每盏灯火照亮奋斗路
本报记者 龚圣云 姜雨蒙
马嘉岑 毛嘉烨
当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启东的林洋路便开始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这里不仅是一条街,更是各地美食、情感和人生故事的聚散地,每一盏明亮的灯火下,都有一个为生活和梦想奋力打拼的鲜活故事。
等待的烟火滋味
夜市的序章,常常由“排队王”开启。在80后邵凯锋的香酥鸡柳烧饼摊前,永远有一条最长、最坚定的队伍。去年10月摆摊至今,每天200只鸡柳烧饼的销量背后,是“油每日一换、饼现擀现烤”的较真。“每天下午5点45分出摊,到达摊位时,必有‘铁粉’在等待。”邵凯锋告诉记者,他每天晚上得忙到11点半,累但充实。
面对源源不断的客流,小摊已升级为高效4人团队。一人擀面,一人烤饼,一人为鸡柳裹上面糊,邵凯锋则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负责炸鸡柳,并将爽口的泡菜填入饼中。刚出炉的烧饼香脆掉渣,放入外酥里嫩的鸡柳,配上自制清爽泡菜,一口下去,是实打实的烟火滋味。排队的等待,在咬下的瞬间都化作值得。
爱情与事业的“合伙人”
林洋路夜市透露着一股股烟火温情,在这里,总能看见一对对并肩作战的夫妻或者恋人。衢州鸭头的辣香,是由一对90后夫妻俩用近2年的坚守熬制的。他们特意远赴衢州学艺,将正宗滋味带回启东。
“我们每天早晨7点开始腌制40斤的鸭货,每天几乎售罄。”丈夫季赛博笑着说,“去年,我们还在长江路盘下了一个店面,售卖鸭货。老客户越来越多了,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同样年轻的,还有那对经营福鼎肉片的夫妻。一碗酸辣可口的肉片,是丈夫施春雷在福建当兵时的味觉记忆。“当时在福建吃到时,被惊艳到了。”施春雷一边忙着制作肉片,一边告诉记者,一年前准备在林洋路摆摊前,又特意回到福建学习这份美食的制作方式,将南国的风味带回东海之滨。
“每天能卖出50碗福鼎肉片。”施春雷说罢又转身招呼顾客,“福鼎肉片鲜嫩爽滑,味道丰富而浓郁,将酸、辣、鲜、香完美融合,吃过的顾客都觉得好吃。”
美食牵起人生红线
夜市,也是一个充满奇遇的舞台,能让遥远的他乡味道,在异乡的土地生根发芽,甚至牵起美好的姻缘。
夜市里最“甜”的摊位,或许要数“搞碗臭豆腐”。摊位后,是高璇和张健波这对年轻恋人的默契配合。2021年冬,来自湖南长沙的“豆腐西施”高璇,只身在启东林洋路夜市支起摊位。后来,她在这片烟火气中,遇到能与她相视一笑的另一半。
高璇精准掌控着豆腐炸制的火候秘方与那碗勾魂酱汁的调配,张健波则成为了最得力的搭档,揽客、打包、采购搬运等粗重活儿一手包办。有了爱人的陪伴,即便忙碌至凌晨两点,归家的路途也不再令人心生畏惧,反而被一种踏实而甜蜜的氛围包裹。
除了招牌臭豆腐,他们还增设了一个糖水小摊,为夜市增添了一抹甜。两人分工明确,却又默契十足,常常在忙碌中自然补位。“她炸豆腐时,我就在旁边备料、递东西,高峰期我们俩像打仗一样,配合起来反而干劲十足。”张健波笑着说。
氤氲的热气里,勾勒出爱情最好的模样。
“沈阳生烤鸡架”摊位朴实无华,却人气爆棚。90后启东姑娘与00后哈尔滨小伙,用“鸡架”与“锅包肉”架起一座跨越千里的爱情与风味之桥。
“每天要卖出上百个鸡架、40多份锅包肉。”90后姑娘龚丹丹坦言,每天忙到半夜,回家之后不能立刻休息,需要赶紧腌制鸡架,很累。“来到启东一年多了,这座城市很温暖,充满人情味,就是冬天有点冷。”00后小伙王昶略显腼腆,说罢又低头翻转烤盘。
“回到家,家务活被王昶承包了,我都被养胖了。”龚丹丹话语中透着甜蜜,这份累但自由的摆摊生活,是他们共同选择的、充满烟火气的浪漫。
他乡成吾乡
夜市的魅力,在于它见证了无数人的奋斗与坚守。卖烤鱼的启东70后夫妻俩,曾是手握方向盘的集装箱司机。如今,他们将对方向盘的专注转移到火候精准的烤炉上。
从19元到59元不等,清江鱼、鲈鱼在炭火上滋滋作响,“这烤鱼手艺还是我们特意飞去广西学的咧,每天能卖出50多条烤鱼,味道正!”妻子谢萍介绍道,“虽然年纪大了,但奋斗不止,烤鱼就是我们的新事业。”
“每天忙到半夜,早晨7点准时起床,要开始买鱼腌制。”丈夫王兴东笑着说,这样连轴转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拥有奋斗的踏实感。
来自山东的老夫妻,将地道的山东煎饼带来了启东。58岁和56岁的年纪,已在林洋路坚守了2年。“山东菜煎饼是山东的特色,每天要摊100多张饼,这里的人都爱吃山东菜煎饼。”丈夫徐士言有着独属于山东人的热情,遇到菜挑得少的顾客,还要多给顾客加点菜,“菜煎饼里能加十几种蔬菜,数量和分量都自己挑选。”
更巧的是,他们的女儿也在这条路上,与她的启东丈夫一起经营着一个“超大里脊饼”摊。一条路,两家摊,他乡与吾乡,在此刻达成了完美的和解。
匠心复刻的童年味道
在汇聚四方风味的夜市里,本地的记忆同样不可或缺。95后的启东小伙陆佳伟,用老式炸串唤醒了无数人的童年味蕾。他的20多种串品,从鸡肉串到鸡排骨,都是自己亲手串制;灵魂的酱料,也是自己熬夜熬煮。“吃上一口我家的炸串,秒变回头客。”陆佳伟言语中透着对自家炸串的自信。
“我在这里摆摊已有一年半了,以前在工地上工作,现在从工地转战夜市。”陆佳伟告诉记者,他每天清晨5点就去菜场采购最新鲜的食材,每天能卖出300多根炸串。启东老式炸串是独属于启东人小时候的回忆,陆佳伟在林洋路夜市串起的是他对生活的担当,也是食客们回味无穷的旧日时光。
随着华灯初上夜色渐浓,才能在街头上发现一个城市的真滋味。这里有年轻人的爱情与自由,有中年人的转型与坚守,有他乡人的扎根与邂逅……它用滋滋作响的油锅、氤氲缭绕的蒸汽告诉我们:最抚凡人心的,正是这市井烟火;而最动人的浪漫,就藏在每一个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经营的,平凡却闪光的日常里。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