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25年10月31日

记忆中的小矮凳

本文字数:1107

◇施正辉

说起凳、矮凳,老少皆知。假如谈到小矮凳,估计只有启东沙地一带上了年纪的人才知道特定的含义。

大板凳与桌子相配,是传统农户吃饭的标配。小矮凳是大板凳的微缩版,多为劳作、休息之用。在老家农户屋里,总有几张小矮凳,大人小孩都会用得上。矮凳前缀一个“小”字,特指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坐的矮凳。小矮凳有一张长方形的木凳面、四只脚,两头两只凳脚之间有一根横档,榫卯结构。

小矮凳在玩家家的儿童游戏中不能缺少,但我丝毫没有这方面的记忆。还没长高时,父母就教我将小矮凳垫在脚下,挨着灶沿洗碗,这是脑海中最早使用小矮凳的画面了。好像有一次重心掌握不稳,脚尖将小矮凳推翻,损坏了饭盏。尽管父母没有责怪,但应激受惊、担惊受怕还是难免的。这也可能是至今还牢记的原因。

有同龄人说,我们上大班时自带小矮凳。我只记得上大班时,坐在吃饭时用的长木凳上,听一个韩姓男老师的课。小学一、二年级时,确实是自带凳子上学,带的是仅供一个人坐的纺纱凳——放大了的小矮凳,因为主要用于妇女坐着纺纱而得名。

专门放在灶头的柴堆旁,方便坐着烧火的小矮凳被叫为烧火凳。烧火凳一般都是小矮凳中用料较差、品相最不入眼的。非万不得已,烧火凳不会挪作他用。印象中,我曾将烧火凳当作斩芦穄节的垫板,挨批后就不再重犯。

我不记得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在小矮凳上坐冷凳板的情景,但坐小矮凳使我不爽的情形确实存在。当人多上不了台面吃饭时,我们几个小孩只能坐小矮凳,围着一张大方凳,吃着零星几道菜。假使不听话,还会吃眼白甚至挨筷子揍。

在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遇到需要组织社员集中学习培训时,不少社员图轻便,拿着小矮凳到队里仓库屋开会。观看文艺演出或露天电影,小矮凳更受欢迎。有时,到隔壁大队的学校操场看戏看电影,小矮凳还升级为壮胆工具,有时成为驱赶野狗的防身武器。

沙地人家儿子结婚后分灶吃饭有分家当习俗,一般由男方父母备好基本的生活设施设备赠给新成家的儿子儿媳,其中小矮凳、烧火凳不可或缺。

对少数人而言,小矮凳就是他们的双脚。我的一个堂兄小时候得了脊髓灰质炎造成下肢瘫痪。他双手各持一张小矮凳移动位置。堂兄到了成年的岁数,在其父母的帮助下开了一个代销店。他能走出家门、自食其力,小矮凳功不可没。“全国自强模范”“板凳姑娘”苏晓琳也是靠小矮凳行走,她自强不息的事迹在启东可谓家喻户晓。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矮凳的材质、形状变化很大,不少人家使用马扎等折叠矮凳,传统的木制小矮凳逐渐消失。但在我妈住的老宅,还有两张小矮凳。每当我打开手机上的共享监控设备,看到年近九十的母亲坐着小矮凳洗衣服、晒太阳,心里笃定踏实。

于我而言,记忆中的小矮凳具有不可或缺的大功能,欲忘也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