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25年10月31日

重阳登高向民生

本文字数:1117

◇刘德昌

自从九月初九被确定为“敬老日”后,重阳节更彰显出了淳朴厚重的民族风尚,让人置身在浓浓的乡愁中。我不禁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与父老乡亲共度重阳节的情景。

1985年深秋,我在原惠和乡政府工作。重阳节到来之际,团委、妇联计划开展一次以“偕老登高送温暖”为主题的敬老爱老专项活动,在本乡挑选了12对具有代表性的花甲老人夫妇,以乡南砖瓦厂的轮窑为登高集结点,各单位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带着老人,在保健医生的陪护下,集体登上轮窑二层的柴草备用房,透过窗口看风景。

轮窑地处城东大兴路口,西依小庙港河和汇大公路,南靠启寅公路北邻乡农科所。当时的农村改革仍处在巩固“分田到户、责任到人”的初级阶段,农村经济尚未形成农工副业全面发展的态势。晚秋的田园风光,就是残剩在田间的玉米秸秆,河沿上的芦苇和水面上的河瓢草,还有那农家果树上的柿子。我们告诉老人,残留柴草的田野,是“金山银山”的“根据地”,剩余的柴草都将送来焙烧砖瓦,好为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

谈笑风生间,张贴在轮窑门口的一纸公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最近,有人为了急于开票提货砌房子,竟然挖空心思向厂方熟人赠送钱物拉关系。为了纠正不良风气,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本厂决定公开张榜清退小费,责成行贿受贿人结对即时前来办理退赃改错手续。凡拒不悔过者,原有砖瓦发票都将打折处理直至全额作废!”

这是一道出人意料的风景线,老人意味深长地寄语我们:“相信你们到了花甲之年,农村不再有污染环境的轮窑高烟囱,也不再会有买卖砖瓦收受小费的故事发生。”此后,我采写了一篇题为《惠和南砖瓦厂张榜清退小费》的短消息,分别被县市两级广播电台采用,并获评南通市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汇编在《获奖广播作品选析》一书中。

40年弹指一挥间,砖瓦厂张榜清退小费的民生美谈,已成历史记忆。今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年逾七旬的我同当年一起工作的同事,来到已成公交城东站的大兴路口,观赞故乡新貌,共赏晚霞夕阳。

站在小庙港河桥上,望见当年的轮窑高烟囱,已被规模民企更新;原先的启寅公路惠和段,已成345国道骨干大道,车水马龙,循序前行;数十幢百米高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国道南侧的惠萍家园、红星小镇、印象江南、绿地奥莱等村民小区内;小庙港河几经拓宽捞浅后,已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

促成家乡民生风景巨变的关键原因,在于镇村两级就民居拆迁、环境污染、耕地流失等老问题,敢于革故更新,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民生硕果。比如,在民房拆迁过程中,将过去的原地分户拆旧建新,整改为就地集中拆旧、易地搬迁,还将300多亩老宅基地,整改成了可耕地。更为可喜的是,诸多年老体弱者过去无力登高欢度重阳节,如今住上了百米高的电梯房,过上了可九天揽月、下可俯视赏花的好日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东疆秋菊分外香!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