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10月13日

莫让农村家宴“一条龙”变味

本文字数:851

鸡汤鱼汤吃不出现杀现做的美味,红烧蹄髈失去了柴火慢炖的香气, 满桌菜肴竟少见本土特色农副产品……

国庆假期,回乡参加多场宴会,农村宴席上,那些曾经令人垂涎的农家菜、特色菜、招牌菜,竟悄然间不见踪影。

农村餐饮“一条龙”,如今似渐行渐远于本色,越来越多地在菜品“好看多,好吃少;洋菜多,本帮少;预制多,新鲜少;荤菜多,素菜少;油腻多,清淡少;花费多,节约少”的“六多六少”怪圈中徘徊。

乡村宴席,是乡土餐饮文化的一个镜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难得的鸡鸭鱼肉是乡亲逢年过节和喜庆宴席的味觉盛宴,也是乡村厨师展示家传手艺的荣耀时刻。

那些年,一盆地道的红烧羊肉、一锅鲜美的家户鸡汤、一桌极具乡土特色的“四盆六碗”,勾起多少美食与味蕾记忆。而今,当这些饱含乡土气息的菜品,逐渐被各式花里花哨的“舶来菜”、拿来即用的预制菜所取代,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传统美食,还有浓厚的时代印记和家乡情怀。

这些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一条龙”为迎合消费者的“面子”需求,往往更多地注重菜品的精致、外观、档次、价位,故而逐渐淡化了对本土传统宴席模式及对应菜品的传承,也因此不再讲究本土食材的本真和对烹饪匠心的追求。

不少乡村宴席因此失去了传统的乡土风味,沦为千篇一律的餐饮流水线。乡亲们愈加诟病的“六多六少”现象,就是最直白的体现。

农村里,越来越多乡亲已经吃腻了这样的“一条龙”,盼其回归本真的意愿颇为强烈。让本帮传统菜肴重回乡村宴席,需要“一条龙”经营者传承特色,通过不断创新、翻新“一条龙”菜系、菜品与搭配模式,光大传统、“口福”乡亲,让本土菜系焕发更新、更强魅力。

防止农村“一条龙”变味,同样离不开各方规范引导,可通过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培训支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可通过行业自律,鼓励支持“一条龙”与时俱进、土洋结合;可通过舆论给力,示范导向,在全社会形成节俭为本、农家菜最好吃的餐饮风尚。

愿乡亲味蕾的呼唤,就从“六多六少”的一道道加减中体现;愿食客的由衷期盼,能早日成为“一条龙”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开辟新天地的全新起点。

姜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