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5年09月19日

启东籍旅日画家黄稚携重工重彩水墨工笔画《红楼梦》系列惊艳大阪世博会——

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美学魅力

本文字数:2368

本报记者 严亚楠 汤钦云

9月5日,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办《红楼梦与世界》专题展览,由启东市海外文化推广大使、著名旅日画家黄稚创作的大型重工重彩水墨工笔画系列作品,作为此次展览的核心作品之一在中国馆内惊艳亮相,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江苏启东到日本京都,黄稚用三十余载光阴践行对“精致”美学的追求。在日本,他创作的《云龙图》被永德寺收藏,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出现的林中虎啸图也出自他的手笔,为相国寺·林光院创作的《障壁画·袄绘80面》首次公开展览便吸引了3.5万人参观。

亮相世博会:用红楼画作讲述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馆展出前,黄稚的作品就已经在大阪世博会迎宾馆成功预展50天,接待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与贵宾。

“当时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薛剑就告诉我,说大家都非常喜欢我的作品,也拍了很多照片。”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中国馆面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时,黄稚十分感动:“也算是实现自己的梦想。”

此次展出的作品是一系列高达1米至2米,以真人比例精心绘制的红楼人物群像,其中包括“黛玉进府”“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黛玉葬花”等经典场景,黄稚运用细腻的笔致、华丽的色彩,还原《红楼梦》中贾府的辉煌,“通过这些技法实现近看细腻、远看宏大的艺术效果。”

谈及创作过程,黄稚坦言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这次创作的作品尺寸很大,1块1米到2米的板就是1幅画,3块拼接起来高度就达到3米。”为了实现最好的效果,黄稚将画板铺在地板上,以俯身或半趴的姿态来作画,“工笔画要求极高,画眼睛的一根线、鼻子的一根线,都需要绝对专注,在创作中不能妄下任何一笔。”有时,在作画前,黄稚会提前把门窗关闭,不让任何人干扰,全身心投入创作。

对黄稚而言,技法上的困难还不是最大的挑战。《红楼梦》人物画像众多,如何创作出新意,黄稚在不断思考:“创新要有传统的基础。”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中,黄稚深度融合了唐宋“重彩”与明清“水墨”的传统技法精髓,创新地运用金箔及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来作画。

《红楼梦与世界》专题展览开幕那天,黄稚也受邀到现场与观众共同鉴赏作品,还为外国友人做起了“讲解员”:“我要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中国的精神讲述给世界友人,让各国人民都知道中国有那么优秀的传统文化。”

“发芽”在启东:家乡沃土埋下艺术种子

出生于1964年的黄稚,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家乡也是他艺术启蒙的地方。“启东版画,特别是以前的‘木屑花’业余木刻小组,对我影响很大。”初学绘画时,黄稚找到一本水印木刻连环画《浪花渡》,从第一篇临摹到最后一篇,用素描的方式去临摹学习。黄稚十分怀念那段经历:“临摹激发了我的绘画兴趣,为我以后的绘画生涯打下基础。”

1987年,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发出新校徽设计征集。彼时的黄稚在学校担任讲师,由他设计的校徽图案从百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被采用并沿用至今。“我用甲骨文的‘衣’字来变形,设计成一个时装模特亭亭玉立表演的姿势,又用两只和平鸽来代表和平。”黄稚介绍道。

1992年,黄稚决定东渡日本,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学习服装设计,随后便留在了日本。让黄稚自豪的是,在国内打下的扎实绘画基础,成了他在异国站稳脚跟的“底气”。

在日本,文化艺术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发展,绘画也不例外。经历过生存困境的黄稚逐渐熟悉市场规律,作品也崭露头角,他开始为寺院作画。“日本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寺院,我最久的一次在相国寺画了4年,为我在日本绘画打下扎实的基础。”2018年,黄稚为相国寺·林光院创作4年之久的《障壁画·袄绘80面》首次公开展览,便吸引了3.5万人参观,其中一幅作品《虎图》被选为2018年第52回“京之冬之旅”非公开文化遗产开放日宣传册的封面。

尽管旅居日本多年,每年黄稚还是会抽空回到家乡探望亲人,对家乡的情感也从未淡化。海边日出、吕四渔港、启东版画、蓝印花布……作为东疆海外文化推广大使,黄稚计划以后创作一些反映启东风土人情的作品,尽自己的力量推广启东文化:“未来希望能带着更多的作品回到启东,向家乡的父老乡亲汇报。”

追求“精致”美学:让中国传统之美走向世界

在黄稚的创作中,“精致”是他艺术追求的核心,这份追求既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来自他多年来艺术实践的感悟。

在黄稚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都是“精致”的印迹:无论是历代的纹饰,还是殷商时期的青铜器,抑或是战国时的漆器,从服饰,到茶道、花道,再到诗歌文学等等。“中国在这方面是最优秀的。”黄稚说。

旅居日本多年,黄稚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也逐渐深入。他直言日本很多文化都是从中国学习而来,并把中国传统的这种“精致”延续了下去。而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黄稚希望通过自身创作发扬中国传统的精致美,“要比日本的作品更好。”在为高台寺创作《妖女赤夜行进图》时,起初对方对他的创作存在疑虑,可当作品完成时,图案的精美、色彩的搭配超过对方的想象。黄稚感到十分自豪:“当真正把中国传统精致的美发扬到最高水平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这份对精致的追求也在此次展出的《红楼梦》系列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最大限度还原《红楼梦》的意境,黄稚十分在意细节的把控:“比如在画树叶、草丛的时候,我很少用斑斑点点去呈现,而是用精细的笔触去表现每一个场景。”

黄稚这么评价自己的作品:“不能说画得多好,但不能比人家画得差。”在他看来,艺术的价值不只是跟随时代潮流,只有真诚地把精致的、美好的、打动人心的东西呈现出来,作品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希望现在的年轻人在学习画画时,要有坚韧的意志,诚实朴素的观念,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一定会受益匪浅。”黄稚说。

如今,黄稚关于《红楼梦》系列的创作还未结束,该系列有50幅大场景、100幅小场景,预计将于2027年全部完成。据了解,后续《红楼梦》系列绘画作品还将在法国巴黎、德国纽伦堡、西班牙格拉纳达等地展出,并计划于2026年在京都高台寺、宇治平等院举办展演。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