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东区反伪政权的锄奸与渗透
海东区忠义乡的伪乡长俞绍明,是个臭名昭著的汉奸。他依仗着日寇的势力,在乡里横行霸道,对百姓百般欺压,反动气焰嚣张到了极点,乡亲们对他恨之入骨。区委经过反复讨论研究,下定决心要除掉这个祸害,但难题在于他的住处紧邻日寇据点,防守严密,一时之间难以找到下手的机会。区队的黄建新班长等人反复琢磨,终于研究出了除掉俞绍明的办法。
1943年秋末冬初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黄建新等6人腰间束着围腰,围腰里装着些铜板,将枪藏在铜板堆中。跑动时,铜板碰撞发出“哐啷哐啷”的声响,他们伪装成要去南阳村完税的村民。与此同时,另一个行动组也出发了,他们混在赶早市的人群里,密切监视着日寇的岗哨,约定只要听到据点内响起枪声,就立即动手配合。
黄建新一行人故作镇定地走进据点,很顺利就找到了俞绍明。他们将围腰兜里的铜板“哗啦”一声倒在台子上,俞绍明见钱眼开,真以为是来向他完税的,立刻转身去拿账簿。就在他低头翻账簿、查看户头的瞬间,黄建新等人抢先一步,对准他连开两枪。俞绍明应声倒地,死在了台子底下。随后,几人迅速从据点里跑了出来。
守候在外面的同志听到枪声,立刻行动起来,七八个手榴弹“嗖嗖”地朝日寇岗哨甩了过去。鬼子的枪声随即响起,集市上顿时一片大乱。赶早市的群众心领神会,纷纷掩护着我方同志转移。等日寇反应过来追出据点时,我方早已安全返回了驻地。
除掉俞绍明的消息传开后,东部地区的伪乡保长们受到极大震动,这为我方在伪乡保长中开展反伪政权的策略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实现“打进去,拉出来,控制两面派”的目标。我方通过顾朝亮、顾忠元的关系,派黄朝明打入伪政权内部,担任两面派乡长。他上任后,经常为我方传递重要情报,成为安插在敌人身边的“眼睛”。
张锦山原本是实业大队的排长,有一定文化水平,后来落户在忠义乡。区里的联络员倪思孟住在他家附近,两人十分熟悉。倪思孟认为张锦山有条件打入七堤检问所,便于我们对敌人进行控制。俞绍明被除掉后,忠义乡乡长的位置空缺,张锦山趁机当上了忠义乡的伪乡长。凭借他提供的情报,区队成功打了一场伏击战,击溃了敌人的一个班。
在海东区委书记沈坚如领导的反编保甲斗争中,共产党员施文清被派往东兴镇三乡(新民、新权、富荫)办事处,担任伪清乡主任郭阿三的书记官。由于郭阿三不识字,施文清在办事处里发挥了关键作用。后来,保甲编好后,日寇准备抽壮丁,我方经过研究,决定干脆打掉这个办事处:把三乡的伪乡长抓起来,连同郭阿三一起拿下,解散三乡办事处,将他们编好的保甲壮丁名单一把火烧掉。
行动当天,区队将东兴镇据点团团围住,短枪队从后门悄悄潜入,把郭阿三等人全部用绳子捆了出来,搜出编保甲的簿子,点火将办事处烧毁。临走时,我方同志朝天打了两枪,以此作为警告。在抓来的伪乡长中,那些死心塌地当汉奸的,被我方当场处决。
(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供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