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东高新区专班跑在前服务沉到底,力促海博思创储能项目冲刺最后一栋单体封顶——
“精准滴灌”让好项目“即生即长”
本报首席记者 黄欣美
8月26日,位于启东高新区的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集成设备生产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力臂高高扬起,在轰鸣声中紧张作业,渣土机、水泥罐车往来穿梭,运送各类建材。不远处,数十米高的塔吊持续运转,钢结构吊装作业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抓进度、促落地,我们克服高温天气影响,在确保施工条件达标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工作。”基建现场负责人隋金磊介绍,项目即将迎来最后一栋单体主体结构封顶。
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集成设备生产项目,是我市打通储能产业链条、构建新能源产业格局的重大项目。尽管海博思创已在国内多个地区布局生产基地,但在近年的战略规划中,仍果断决定在启东建立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足见其对启东发展潜力的认可。
为何选择在启东投下“信任票”?“这里的营商环境口碑极佳,从优惠政策支持到产业用地保障,再到物流仓储配套,各方面的优质服务让企业来了就不想走。”隋金磊由衷感慨。这份“用心用情”的服务,成为企业在启东从“初步考察”到“重点布局”的关键转折点。去年4月,项目正式签约,确定在启东建设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实验测试中心、数智化运维中心及 “零碳” 智能制造基地——这也是海博思创近年来布局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政策的“温度”,更体现在细微之处。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区域内的高压线和路灯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园区管委获悉后,第一时间与供电部门对接协调,努力为项目扫清施工障碍。“政府部门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让我们能更安心地把精力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上。”隋金磊表示。
服务下沉、专班护航,不断刷新着项目推进的“启东速度”。在项目部会议室,园区的服务专员常常主动上门,开展“回访式”服务,针对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现场逐一回应、协调解决。除了“走出去访”,园区还通过“请过来谈”的下午茶座谈形式,倾听企业需求。隋金磊举例,在前不久的座谈会上,企业提及厂区门口绿化需求,园区经过研判,随即与绿化科有关同事一起,到现场踏勘,解决问题。“这种快速响应、协同高效的机制,让企业感受到的不仅是办事效率,更是被重视的安心与温暖。”隋金磊感慨道。
未来的海博思创储能系统集成设备生产项目,早已在规划图纸上勾勒出清晰轮廓。项目功能布局全面,不仅涵盖研发办公、生产销售等核心业务板块,还配套建设了人才公寓、健身中心等生活服务设施,将为研发人员和产业技术工人打造更加舒适便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作为深耕储能行业14年的“老兵”,海博思创已发展成为“科研创新+智能制造”相结合的民营上市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此次落子启东的储能系统集成设备生产项目,总体规划用地300亩,分两期推进建设。项目建成后,将配套模组、Pack 生产线和集装箱自动装配线,形成协同生产的智能工厂,实现储能系统产品的规模化、模块化生产,预计可实现可观的年产值与税收贡献,为启东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