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民生
2025年08月11日

南苑小学学子问鼎全国无人机大赛冠军——

“飞”凡少年逐梦长空

本文字数:758

本报记者 陈海玲

今年7月,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启东市南苑小学王施昊、朱邵靖、陈禹宏队伍荣获无人机综合应用挑战赛项目全国一等奖。

“准备,起飞!”随着带教老师的哨声响起,南苑小学无人机社团的三名小将迅速进入状态,训练室瞬间安静,只余无人机引擎的嗡鸣。尽管已是暑假,孩子们依旧雷打不动地来到学校投入训练。

王施昊和朱邵靖负责高难度的越障打击赛,只见他们双手稳稳握住遥控器,拇指在摇杆上快速而精准地移动,微微前倾的身体随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轻轻摆动,仿佛与白色无人机融为一体。陈禹宏则独自承担编程搜寻赛的重任,她紧盯笔记本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同时密切关注着无人机的实时动态。

王施昊如今能沉稳娴熟操控无人机,但在起步阶段,也曾是“炸机”常客。“刚开始学习无人机时,操控还不太熟练,经常失控坠落。”带教老师、南苑小学副校长施碧宇感慨道,无人机技能的学习绝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汗水和付出。

飞行中突遇气流干扰机体平衡如何处理?这些在无人机操作过程中时常出现的突发状况,十分考验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他们必须冷静判断,通过微调来调整机体重心。作为团队中唯一的女生,陈禹宏独自承担着编程的重任,更显沉着冷静。怀揣着对无人机的热爱和“每次失败都是进步的机会”的信念,她逐步克服困难,一步步闯进国赛。

谈及比赛日,队员朱邵靖仍记忆犹新:“等待上场的时候最难熬,感觉心脏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从下午两点开始候场到四点正式登场,小组三人虽紧张忐忑,但相互鼓励。“别人练一小时,我就练两小时。”正是这份不懈的刻苦与坚持,在赛场上结出了硕果。

这支队伍的成长轨迹,正像他们最爱的无人机——从最初的踉跄试飞,到如今翱翔于广阔蓝天。四载耕耘,绘就了一条闪亮的成长航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