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5年07月29日

韩国籍名帅李章洙与《足球》报社长刘晓新共绘启东足球未来——

绿茵场边的青训对话

本文字数:2420

本报记者 李欣怡 李佳浩

七月的启东,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绿茵场上,一群身着球衣的少年正围着足球进行攻防训练。传球的精准、带球的灵动、射门的果敢,构成一幅充满活力的青春图景。场边,两位与中国足球渊源深厚的身影静静伫立——韩国籍名帅李章洙与《足球》报社长刘晓新,目光追随着少年们的身影,不时低声交流。他们专程前来启东参加2025年百年名校足球交流赛。7月21日~27日,这场汇聚全国百年名校的足球精英交流赛在启东举行,不仅是青少年展示技艺的舞台,更成为两位深耕中国足球领域的资深人士为启东校园足球发展与青训建设把脉献策的契机。

青训之思:从“迟到的重视”到“务实的行动”

“看到孩子们在场上的投入,就像看到中国足球的种子在扎根。”李章洙的话语带着他一贯的恳切。这位曾执教北京国安、广州恒大等中超豪门的名帅,两天前从韩国首尔专程赶来启东,谈及中国足球青训,他的话语带着几分感慨:“20年前我刚到中国时,就跟足协的朋友建议,一定要把青训抓在实处。那时候大家都在说‘重视’,但真正系统性推进,还是这几年的事。”

在李章洙看来,青训的“晚”并非无法弥补,但需要“实”字打底。“欧洲的青训基地,从U6到U18的场地标准、训练计划都是按年龄定制的。”他伸出三根手指,“启东要做青训,得先解决三个核心问题:一是标准化的训练场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文化课与训练的平衡,踢球不能成为‘放弃学业’的借口;三是教练团队的培养,好教练能让孩子少走十年弯路。”

身旁的刘晓新深表认同。作为《足球》报的掌舵人,这份诞生于1980年的专业报刊,四十余年来见证了中国足球的起伏,也始终坚守着对足球本质的理解。“足球的价值从不止于成绩。”他望着场上攻防转换的少年们,“它是培养团队协作、抗压能力的载体,这正是百年名校参赛的意义——让足球与素质教育真正融合。”作为赛事发起者,《足球》报选择启东承办第二届赛事,正是看中我市“体育之乡”的底蕴与教育体育局的行动力,“启东实验小学首届赛事的表现、‘631’政策(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1年的人才输送体系)搭建的小学至初中输送通道,都透着务实的态度。”

启蒙之道:从“早接触”到“体系化培养”

“孩子们接触足球,越早越好。”李章洙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在欧洲和南美洲,2到3岁的孩子就会抱着足球玩耍,不是为了练技术,而是培养对足球的亲近感。”他以德国青训为例,“他们的足球幼儿园里,老师会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熟悉球性,比如‘追着足球跑’‘用脚把球推到指定区域’,到5岁时,简单的踩球、拉球动作已经像走路一样自然。”

这一观点与刘晓新的观察不谋而合。作为百年名校足球精英赛的发起者,他见过太多因启蒙过晚而错失潜力的孩子。刘晓新说:“启东现在推动‘足球进校园’,从小学低年级就开设兴趣课,这步走对了。但要注意,‘早接触’不是‘早施压’,不能让7岁的孩子练12岁的体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李章洙也特别强调“比赛的价值”。“训练是基础,比赛是熔炉。”李章洙结合海外经验建议,“周末和寒暑假多安排区域主客场赛事,周末的主客场制让孩子从小适应‘客场压力’,一个月踢4场比赛,比闷头练1个月进步更快,让比赛成为最好的教学。”他建议启东可以先从区域赛事做起,“可以搞个周末联赛,让孩子们在实战中学会配合、适应节奏,这比单纯练技术更有用。”

启东之盼:从“体育之乡”到“足球沃土”

“来启东才两天,城市很干净,人很亲切,有种安逸的舒服感。”李章洙笑着说,虽然对当地足球现状还不熟悉,但他能感受到这座“体育之乡”的潜力,“启东的排球基础那么好,说明有重视体育的传统,这种传统完全可以延伸到足球上。”他特别提到,“如果启东下定决心抓青训,一定要把‘踢球’和‘读书’绑在一起。昨天我跟当地领导聊,建议从制度上明确:孩子正常上文化课,下午3点放学后训练,周末和寒暑假安排比赛,真正实现‘踢球不耽误学习’。”

刘晓新对启东的“631”政策格外关注。“这个政策搭建了小学到初中的人才输送通道,符合体教融合的方向。”他解释,“足球门槛不高,只要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扩大基数,自然能涌现好苗子。启东实验小学在首届赛事中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队员们不仅球踢得好,谈吐也很有礼貌,这就是‘足球+教育’的成果。”

作为赛事发起方,《足球》报选择启东承办第二届赛事,背后藏着双向的认可。“首届赛事时,启东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施超作为唯一受邀的管理干部参加体教融合研讨,提出的‘校园足球与升学挂钩’建议很有见地。”刘晓新说,“这里的行动力让人佩服——从决定办赛到场地布置,只用了不到两个月,这种效率对青训来说太重要了。”

未来之路:从“短期热度”到“长远布局”

谈及当下火热的苏超赛事,李章洙直言“希望它能长久”。“在韩国没听说过,但来中国后了解到,苏超办得很有影响力。”他说,“怕就怕‘一阵风’,热度过去了就没了。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带动青训,就像韩国的K联赛青少年体系,几十年没变过,才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

对于南通队从青训走向职业的历程,李章洙强调“梯队建设”的重要性。“好的职业俱乐部,必须有U13、U15、U17等各年龄段梯队,形成‘金字塔’结构。”他说,“欧洲的俱乐部都是这样,青训队员从小就在职业环境中成长,到了年龄自然能顶上一线队。这需要俱乐部持续投入,不能只看眼前成绩。”

夕阳西下,训练接近尾声,少年们围在一起击掌欢呼。李章洙弯腰捡起一个滚到脚边的足球,轻轻踢回场中;刘晓新拿出手机,拍下孩子们并肩庆祝的画面。

“青训就像种树,今天浇的水,要等十年才能看到花开。”作为刚受聘为启东校园足球总顾问的“铁帅”李章洙望着启东的天空,语气坚定,“我在中国工作了很多年,有感情,只要启东需要,我愿意把经验都拿出来。”刘晓新接过话茬:“启东有好的基础,有务实的态度,只要坚持‘足球与教育融合’,未来一定能成为中国校园足球的样板。”

绿茵场上,少年们的笑声随风飘散;场边两位资深足球人的对话,正勾勒出一幅“扎根教育、久久为功”的青训蓝图——未来或许遥远,但每一步踏实的前行,都在靠近中国足球的春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