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寅阳湖
◇朱正球
启东曾经有一片湖叫寅阳湖,位于人民公园东南部,日出寅卯而得名。
启东人民公园建于1930年,原名中山公园,1949年底,更名为启东人民公园。中山公园由顾西樵氏出资,捐赠给启东县首届政府,在镇洋市东南、民乐河南边建一座公园。俗活说,山是脊梁水是魂,有山有水,这个地方才俊美。启东本是长江口北侧一块冲积平原,但东疆大地,水网遍野却无山。当年设计建造中山公园时,从公园的东南角取土,在公园西北角垒起一座山,始名麒麟山,后觉得这山无法与南通狼山相媲美,遂取名麟山。
所谓“寅阳湖”,实为人工湖。以垒麟山取土留下的水域为基础,加以适当改造而成。面积不大,设计简约。
1958年,位于人民公园南侧的烈士堂搬迁。烈士堂原地改扩建启东人民大会堂。大会堂主席台底座需大量泥土垫高,遂沿着原寅阳湖南侧中西部向南取土,使寅阳湖面积大为扩展,增加到10多亩。
寅阳湖呈反7字形。南段南北走向,长约150米,宽约20米。南与启东人民大会堂(又名启东电影院)相邻,东与启东电影管理站为伍,西与桂花园亲近。
湖的北段,呈东西走向,东西长100多米,南北宽约30米,是寅阳湖的主湖。主湖南侧,与电影管理站后围墙之间有一片园林。这片园林中有梅花树、球形黄杨、月季花,靠近湖畔还有几棵桃树。主湖的西北有一大块圆形草坪,将寅阳湖与公园西北角的麟山遥相呼应,共同撑起了人民公园的脊梁与魂。湖的正北,东西两侧各有一条通往民乐河的小河,以确保寅阳湖水的流动。东河种有荷花,人称荷花池。东河与主湖连接处,堤坝下埋有三孔涵管。西河与寅阳湖连接处,建有拱桥,桥洞呈圆形,远远望去,如一轮明月跃然湖上。小桥流水,盈满江南风韵。
我与寅阳湖的缘,渊远流长,说来己有50多年了。
(一)湖亭偷读
我记得那是1969年元旦后的一天。我手捧着从校图书资料室借来的《唐诗》《宋词》和《唐代散文选注》,独自来到启东人民公园,想找一方僻静之处细细阅读。
可事不凑巧,公园已闭园谢客。公园管理员胡鹏听明来意后,二话不说,领着我沿着公园幽径向北走了五六十米,向东北方向一指 :“那里有条寅阳湖,湖中小岛上有座亭子,在那亭子里看书既清静,光线又好,最合适。”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听到启东还有寅阳湖,从此与它结缘。
那天,风和日丽。我手捧《唐诗》,斜靠在亭柱上,沐浴在暖阳中,四周静谧得连一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声响。微风不时送来淡淡的梅香与湖水的甜味,令我如痴如醉。从此,我经常来此寅阳湖亭子中读书、看报。日后,每当想起这段偷读经历,我感慨颇多。
红朝滾滚声震天,
学子惘惘寝不眠。
上学不去求真知?
枉对父母情一片。
寅阳湖亭去偷读,
湖光山色均不见。
开卷才见冰凙垂,
闭卷已是荷花艳。
(二)湖畔晨练
1971年夏天,我被启东县广播站招去当播音员。县广播站与人民公园一沟之隔,与寅阳湖成了近邻。
播音员每天早晨都要练嗓子,还要练丹田气,尤其是下丹田气。再说每天早晨6:25分要播天气预报。但刚起床,喉咙沙哑,也需要润嗓,我就又想起了寅阳湖。只要有条件,我就经常去寅阳湖畔练声,面对宽广的湖,“咿咿呀呀”地吊嗓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潮涌,社会上掀起了健身热。我也兴冲冲地加入了晨练的行列,在离湖水最近的地方练站桩、习舞剑、打太极、跳健身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下雨,或有事脱不开身,几乎日日都去,成了公园里晨练的常客。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改造、房地产开发,人民公园早已变换了模样,寅阳湖也已非昔日的寅阳湖,但她在我的心目中,依然是一幅美丽的画、一位值得珍惜的朋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