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5年07月18日

去年以来,我市城管力量下沉扎根,社区治理矛盾化解率超95%——

打通微循环 社区更宜居

本文字数:2819

本报记者 范存娟 戴丽丽 陈艺文

每天下班前,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南城区中队都会对当天工作进行盘点,“黄色预警单”开出几张,近期有没有必要开“橙色协商会”,哪个顽疾需要“红色联勤组”整治。“‘三色工作法’是去年城管进社区后创新的工作法,对需要整改、协商、整治的事项,分别通过‘普法宣传+柔性劝导+依法处置’模式,实现矛盾化解。截至目前,矛盾化解率超95%。”市城管局执法大队综合室主任杨丽华说。

城管进社区,把社区的城市治理工作抓好,把百姓家门口的问题解决好,从而获得社区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发动社区和群众主动参与城市基层治理。

“1+1+N+N”,精细管理有的放矢

每天早上5点不到,城管“北一网格”工作人员陈海东、任烽杰就上岗了,工作内容是维持花园路菜场西侧门口摊位的秩序,7点后,进行劝离。晚上6点至8点,两人则至市区长江路欧伟仕超市、长江中学门口定点值班,劝离流摊。

去年以来,市城管局转变工作理念,下沉行政执法力量,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服务”,将城市管理进社区的工作关口前置,在城区设置9个网格,由城管综合执法队员和辅助人员以“1+1+N”(1名网格长+1名副网格长+若干名辅助人员)的模式,按照“定人、定时、定责”的工作原则挂钩N个社区,高效解决社区范围内的城市管理问题。

“北一网格”有1名网格长、1名副网格长、9名辅助人员,主要挂钩幸福一村、香格花园、明珠新村等社区。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南城区中队队员、“北一网格”网格长史鸿杰说,辖区花园路菜场周边的环境卫生管理等问题比较集中,让居民头疼不已。为此,城管在增加工作人员加强巡逻、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夏天水产店门口污水问题,要求商户在结束营业后进行一次深度清洁。同时,适应菜场的经营特点,协调环卫公司将清扫时间调整至9点之后,并增加中午的清扫频率。

城管扎根社区后,与居委会、物业紧密协作,形成“三位一体”治理模式,高效处理群众“急难愁盼”,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去年8月新成立的第九网格主要挂钩彩臣二村。社区内200多米长的彩臣巷流摊多、商户超门店经营、噪音大,市容市貌脏乱差,社区管理也往往治标不治本,周边居民意见比较大。

第九网格成立后,联合社区、物业、居民代表等召开协调会,听取意见,并着手对广告牌、硬化绿化等进行治理。治理过程中,主要解决流动摊贩占用道路、影响交通和市容问题,并与人民桥菜场经营者协商,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摊位,同时引导他们到便民疏导点经营。如今,彩臣巷面貌焕然一新。

城管进社区,用职工新村居委会主任黄健的话来说,就是让社区有了“主心骨”。黄健说,他们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就像社区人的百科全书,遇到地锁安装、社区店铺开业、破坏承重墙等相关问题,第一时间打他们的电话,许多问题在他们的调解、处置、管理、服务下,得以迎刃而解。

“7+2+1”,民生关切即呼即应

“家户蛋,要来一斤哇”“早上刚摘的番茄,新鲜得很”……早上6点,长兴路便民疏导点摆满了摊位,农户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居民穿梭其中,挑选着瓜果蔬菜。

“原来小区里有不少流动摊位,长期占道经营,居民反响强烈,现在摊点集中规划到便民疏导点,社区环境好了,买菜也更方便。”紫薇三村居民茅海红说。

今年4月,市城管局收到市人大建议:紫薇三村流动摊点多,影响居民生活,群众反响强烈。市城管局立即进社区现场走访,掌握摊贩经营时段,了解居民诉求。

“流动摊点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点,不能一味地堵、简单地赶。”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南城区中队队员、“北四网格”网格长李俊儒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城管局听取周边群众及商贩的意见,引导流动摊贩转点到长兴路便民疏导点、和平路农贸市场集中售卖。

“在路边摆摊总担心被驱赶,经常一天要换好几个地方。”汇龙镇永阳村农户黄玉英感慨,“现在摆摊有了专门的地方,心里踏实多了,回头客也变多了,自家种的菜一上午就能卖完。”

“老百姓的诉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方向,他们呼,我们应,力求第一时间解决。”杨丽华告诉记者,市城管局建立“12345”政府热线交办问题快查快处工作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遵循和谐管理、文明执法的原则,树立“721”工作理念,即70%服务、20%管理、10%执法,以“暖心式”服务、“亲民型”管理、“人性化”执法,全面提升城市服务管理和执法水平。

6月初,有居民反映:长龙怡福苑有居民私自将小区绿化带改为停车位。市城管局立即展开调查,确认两处违规行为:一居民把绿化带硬化成了停车位,另一居民把供电箱后面的绿化带硬化成了晾衣场。“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耐心地向居民讲解法规,用情理打动他们。”李俊儒说,两户居民最终认识到错误,同意一起拆除。为了防止问题“回潮”,李俊儒还督促物业尽快做好绿化补种。

长兴路便民疏导点化“堵”为“疏”,给流动摊点安了“家”,但又衍生出新问题:原本6点开放的市场,不少摊贩凌晨4点多就会来抢摊位、卸货,噪音影响附近居民正常休息。市城管局加强日常巡查管理的同时,把工作人员上岗时间调早至凌晨4:30,引导农户规范、有序经营。

1+1>2,协商机制“城”心“诚”议

6月19日上午,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南城区中队队员、“南四网格”网格长曾铁锋和东珠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黄静相约,一起来到靠近金珠巷的镇洋花园进行回访。就在上个月,在城管和社区居委会的共同协调下,多部门联合行动共拆除地锁29处,水泥地桩10处,小区内长久以来困扰居民的停车难、安全隐患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现在路宽了,心也宽了!”回访中,一位居民高兴地说。

镇洋花园作为启东老旧小区之一,停车位本就捉襟见肘。但部分居民为“独占”车位私自安装地锁,原本用于通行的公共区域被地锁分割得支离破碎,狭窄的道路更显拥挤,邻里矛盾也特别大。

“社区居委会作了多次调解,但一直解决不了这个‘老大难’。”曾铁锋告诉记者,简单粗暴地强拆不能从“根”上解决矛盾,要让居民心服口服,就得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于是,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后,城管部门联手东珠新村社区、南街道、城南物业等单位,同时邀请相关楼长、居民代表,就镇洋花园小区地锁安全隐患问题召开“磋商会”。

“如果我拆掉地锁,金珠巷商业街上的车子进来怎么办?”“外面建道闸会不会影响市容?”“小区外的汽车不允许进后,小区里的业主是否能‘先停先得’?”“车位还是不够怎么办?”……随着居民们的担忧一个个地被听取、商讨、回复,大家情绪中的激烈和不满悄悄开始消解。了解了居民的诉求后,市城管部门还多次与市城建部门进行沟通,协调通过什么途径能增设该小区停车位。没有了后顾之忧,原有的矛盾自然“迎刃而解”。

“倾听群众意见,采纳合理建议,才能把城市综合治理举措落到最基层、置于最实处。”杨丽华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城管部门建立了“城”心“诚”议社区城管协商议事和矛盾调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商户和居民代表面对面座谈会,一起分析矛盾焦点,听取各方意见,会商解决办法,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这种共建模式,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实现了双赢,服务前置的不断优化,也使得与群众的距离不断拉近。”杨丽华说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