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启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11月中旬,新四军在掘港召开通、如、海、启各阶层代表会议,共商抗日大计。会议邀请了国民党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指导员季方出席。会议决定了通、如、海、启各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县长人选:季强成(季刚)兼任海门县长(季强成为四专署专员),梁灵光任南通县长,叶胥朝任如皋县长,顾民元任启东县长。
1940年11月15日,顾民元奉命赴启东就任。经谈判,原国民党县长董伯祥迫于形势,同意于次日(11月16日)上午10时办理移交。16日,顾民元和平接管了县政府,正式就任县长,宣布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政府郑重发布十条施政方针,并任命了各科科长。
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随即着手建立区级政权。启东一区、二区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张侠风、石永家分任区长。启东三区、四区、五区的区公所也相继被接管,施文范、吴尚文、姚志仁分别出任各区长。
在和平接管海门县政府后,除个别区长未获留任外,其余基本延续。对于原属南通县的吕四区(第十二区),梁灵光接管南通县政府后,起初委任原区长陈祉蕃继续担任,1941年春则任命印伯华接任区长。县、区政权接管后,乡级政权也陆续接管,原乡长大都留任,乡级政权人事基本保持稳定。
然而,董伯祥在撤离前秘密向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报告启东县政府已被顾民元接管。韩德勤遂电令当时流亡在启东的崇明县长孙云达兼任启东县长。孙云达随即率数十人携枪,企图强行接管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但未能成功。不久,张阿六部忠义救国军200余人渡江强占汇龙镇。在此情势下,顾民元带领县政府工作人员暂时撤至江家镇。
1940年12月下旬,掘港保卫战打响。新四军挫败了顽固派的进攻,陶勇率部乘胜追击顽敌徐承德至启东。闻此风声,忠义救国军逃往江南。启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得以返回汇龙镇办公。
1941年1月29日,顾民元赴掘港开会途中,在南通县同乐镇遭国民党俞福基部武装拦截绑架。2月24日,新四军某部于南通县西亭镇以西击溃俞福基部,但顾民元不幸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牺牲。
3月1日,钱伯荪接任启东县长。3月17日,日伪军占领启东汇龙镇及交通线上的主要市镇,启东县政府遂转移至农村开展游击斗争。
启东抗日民主政府甫一成立,便着手组建地方武装。顾民元就任后不久,即通过龚乃粟的关系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1941年4月,启东县大队正式成立,县长钱伯荪兼任大队长,龚乃粟任副大队长。同年5月,该部队改编为启东警卫营。
海(门)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该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此后,全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根据地建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稳固坚强的敌后抗战堡垒。
(市委党史办、市档案馆供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