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滚烫汗水浇筑“天堑通途”
开栏的话
连日来,启东“炎值”持续拉满,滚烫的热浪席卷整座城市。烈日炙烤之下,总有一群坚毅的身影,无畏“烤”验,在滚烫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挥洒汗水。他们以执着为笔、以奋斗为墨,书写着推动城市发展的奋进篇章,描绘着守护民生福祉的温暖画卷。每一个浸透汗水的瞬间,都是这个夏天最耀眼的勋章,构成了街头巷尾最动人的风景线。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致敬35℃+的坚守》专栏,聚焦这些高温下的坚守者,聆听他们的故事,定格他们的身影,以文字与镜头致敬这份炽热中的担当与奉献!
本报记者 卢靓 倪天伟 通讯员 崔永兴
“快,把钢梁角度再调五厘米,稳住,慢慢来。”7月3日下午3点半,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热浪翻涌。110米高的作业平台犹如悬在半空的“钢铁舞台”,班组长邸亚龙的指挥声穿透蒸腾的暑气,字字铿锵,每道指令都精准如尺,承载着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烈日似火,将钢架晒得发烫,室外温度直冲40℃。邸亚龙深蓝色的工装裹着密不透风的闷热,安全帽檐下,古铜色的脸庞布满细密汗珠。他半蹲着身子,稳稳扎根在狭窄的平台上,专注地把控着每一个操作细节。汗水顺着棱角分明的下颌线不断滑落,在滚烫的钢梁上瞬间蒸发,深色工装洇出大片汗渍,勾勒出烈日下最生动的坚守印记。
“项目施工标准高,图纸设计比以往都复杂,工期也很紧张。” 邸亚龙顾不得擦汗,继续盯着每一处工序,“但心里想着早点通车,早点看到大桥横跨长江的样子,再苦再累都值。”
邸亚龙负责的团队共有14人,包括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不同工种。每天清晨5点,他便准时到岗,检查钢筋间距、核对钢筋数量、确认焊接质量,手把手指导施工难点。从清晨到傍晚,每一道焊缝、每一节钢梁,几乎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指纹。
在他身边,来自安徽的51岁钢筋工李景军正踩在炙热的钢筋架上,一根接一根地绑扎钢筋。每天,他要完成150根左右的绑扎任务。摘下被汗水浸透的手套,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掌显得格外粗糙。
“这钢筋晒得烫手,温度超过50℃,有时候一不小心皮肤贴上去,就像被火烫了一下。”李景军挽起裤腿,露出小腿上一块拳头大的鲜红伤口,脸上却不以为意,“所有工程都是按照施工进度一环扣一环来的,上一道工序结束,下一道工序就必须跟上,哪管得上是否高温。”
作为沪渝蓉高速铁路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全长4.09公里,横跨长江北支,是江苏启东与上海崇明的主要连接通道。眼下,大桥已全面进入钢梁架设阶段,3号、4号主塔累计高度突破109米(不含塔座),北岸引桥正加紧进行公路移动模架首孔现浇梁工作。
从凌晨5点半开工,到中午10点避暑休息,下午3点复工,这些建设者们把身体的节奏交给了温度计。为保障工期,他们将时间精准分配到每一次焊接、每一个点位。
“现场配备了藿香正气水、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还设立了纳凉点,不定时送上西瓜、绿豆汤等消暑食品。”北岸工区技术负责人刘逍介绍,我们还安排洒水车不间断喷洒降温,尽力降低高温带来的影响。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