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级机关各部门迅速传达学习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
在争先创优中坚定信心扛牢使命
本报记者 卢靓 袁嘉璟 王皓
市委工作会议召开后,市级机关各部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全面贯彻会议精神,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真抓实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结合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细化完善挑大梁的思路举措,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启东新实践中跑出加速度、展现新气象。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加快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新一轮‘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市发改委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盯目标任务,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组织推进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启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激发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力与动力;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走势,科学研判,适时施策;激活蓝色动能,围绕我市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海工船舶、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产业,形成产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更大力度激发创新发展动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利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推动领军企业梯队发展,提升质量与市场占有率,掌握核心技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万事好通·益启企”4.0版,持续擦亮“万事好通·益启企”营商环境品牌,推动实现我市营商环境“优无止境、优上更优”,为各类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强市新突破”是市委工作会议对科技工作的重要部署。市科技局将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条主线,聚焦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企业培育等重点任务,抢占创新赛道、激发创新活力,锻造产创融合新引擎。扎实推进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大学长江口新能源概念验证中心、太原科技大学启东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南通大学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高效运作,做强长三角高校研究机构启东集聚区。坚持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双管齐下,高质量打好高企五年倍增收官战,招引高成长性科创项目,鼓励企业参与“揭榜挂帅”攻坚,培育更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深化沪启、宁启科技创新合作,用好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南京科创飞地离岸孵化载体,促成更多优质科技成果来启直接转化、合作转化和转移转化,加快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市商务局将持续放大港口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强化拼抢意识,采取更加专业化、精准化、高效化的招商举措,以项目“总量、质量、体量”三量齐升为目标,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围绕海洋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加强对目标企业的靶向对接,加快在手在谈一批项目的签约落地,培育产业集聚。盯住“大而强”,紧抓重大项目,锁定临港重装备、港口物流、海工船舶等产业,主动对接央企国企、500强企业、大型民企,招引大体量项目。锚定“高精尖”,发展新兴产业,聚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瞄准行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招引高质量项目。坚持“走和请”,加大服务力度,引进高附加值、高辐射力、低能耗的外资项目,为利用外资增添动力。
市数据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全面深化数字领域“四个建设”,加速数据要素整合流通,全力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新生态。始终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投资促产一件事”“规划+人防”“企业电子印章申请”等一件事改革,积极探索企业和自然人领域的启东特色“一件事”,推进“跨省通办”“微管家服务”迭代升级,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以增值化服务为牵引,精准护航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家”一线服务机制,探索集成式、打包式为企服务模式,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常态化推行“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等服务模式,以全流程服务提速,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聚焦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努力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驱动向智能化辅助转型,为启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字动能。
“要解决好兜底性民生问题,实现更大范围、更加稳健、更高质量的就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倍加关爱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市人社局将紧扣会议精神,全力以赴抓好落实。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岗位精准推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常态化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搭建高效对接平台。联合多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深化全民参保计划,推动新业态从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应保尽保。落实困难群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加强基金安全监管,动态监测特殊困难群体,确保社保补贴与救助政策精准落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整治,对船舶、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建立企业用工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体系,将仲裁服务下沉至重点园区和企业集中区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夯实社会稳定之基。
市交通运输局紧扣“交通先行”目标,立足启东滨江临海区位优势,全力构建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深化与上海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筑牢交通支撑。今年,一系列通江达海重大项目加速推进:水运方面,全省首批通港达园项目——大洋港短支进港航道竣工,彻底打通吕四起步港区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陆运方面,北沿江高铁稳步推进,同步推动S11通沪高速落地施工,计划与高铁同步建成,形成沪苏通第二通道。同时开展沿海高铁研究,助力启东融入京津冀至长三角交通主轴;低空领域,加快低空飞行规划研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实现吕四海鲜“即捕即达”。多维度交通建设将全面提升启东融入长三角核心区的效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锚定“争先进位、走在前列”目标,强化科技支撑,推动种养殖技术迭代升级,确保“米袋子”充实、“菜篮子”富足;大力延伸农业生产链条,重点加强农产品果蔬生产田头储藏、保鲜初加工设施等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示范引领、全域整治”三年行动,聚焦“治厕”“治田”“治废”等突出问题,不断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东部片区建设,争创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8个、南通市级乡村振兴先行村4个。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继续探索物业租赁、资产盘活、生产服务、“飞地”经济、农文旅融合、居间服务等多种发展路径,确保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市民政局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解难题、谋发展、求突破。深化社会救助改革,以“动态监测+分层分类”为核心,推动救助政策从“单一输血”向“综合赋能”升级。提升养老服务品质,聚焦助餐、适老化改造、养老安全等高频需求,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抓手,完善“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从“基础覆盖”向“优质可及”跃升。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持续做好残疾人福利工作,提高儿童关爱服务水平,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殡葬领域事项改革;完善婚姻服务体系,推动“启·爱”服务品牌建设;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规范社会组织发展,激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启东”样本。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锚定“四个着力点”,坚定信心、挺膺担当,以更大力度促发展、激活力、保安全,为启东勇当全省向海图强龙头板块积蓄动能、多作贡献。全力以赴服务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市场监管“工具箱”,纵深推进质量提升强基工程、标准化战略引领工程、知识产权创新工程、生物医药产业链提升工程,以集成优质服务增强企业长远发展动能。坚定不移激发市场活力,以服务型监管改革为引领,大力推行合规经营指导,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深化线下无理由退货服务,以坚实有力举措实现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双提升。一着不让守牢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一以贯之抓严食品安全、抓牢药械安全、抓实特种设备安全、抓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以高效能智慧监管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