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5年05月16日

第五季槭彩诗会成功举办,10位重量级诗人与我市乡村小学学生、诗歌爱好者相聚槭树林——

共赴一场自然与文学的盛宴

本文字数:1251

本报记者 高思远 钱伶俐 沈凡杰

5月14日下午,槭彩诗会迎来第五季,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当代重量级诗人,与我市乡村小学学生、诗歌爱好者相聚奥林槭彩苑,以诗歌为媒,共赴一场自然与文学的盛宴。

下午2点,阳光透过槭树新叶洒下斑驳光影,王鲍镇的奥林槭彩苑化身天然诗场。没有华丽的舞台与雕琢灯光,诗人们与王鲍镇近300名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围坐槭树林下,在轻柔音乐的伴奏中,共同朗诵、欣赏优美诗歌。槭叶沙沙作响,与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交织,奏出独一无二的韵律,让在场众人沉醉于这诗意满满的初夏时光。

此次槭彩诗会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艺家》杂志社、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与启东奥林槭彩苑联合举办。王山、臧棣、向阳、雁西、符力等10位当代重要诗人应邀做客奥林槭彩苑。

“我把诗写在叶子上,风一吹,整片树林都在读我的诗!”孩子们兴奋地展示手中的树叶画,小心翼翼珍藏着笔记本上诗人的亲笔签名。林间展板上,近百首诗歌与非遗、文创展示区的宋锦编织、蓝印花布、水墨晕染相映成趣,勾勒出动静皆宜的艺术图景。

与上一季相比,此次参与活动的乡村孩子数量明显增多。久隆小学四(2)班的张梦姌骄傲地说:“我们全班同学都来了,还带来了自己创作的小诗。” 五(2)班的盛诗琪已是第三次参加诗会,她坦言:“读诗让我内心舒畅,充满想象。我平时写些小诗,希望将来能发表,成为真正的诗人。”与诗人们的近距离交流与签名鼓励,如同一束光,点燃了孩子们的文学梦想。王鲍镇教管办杨军华介绍,来自王鲍小学、久隆小学、国本小学和新港小学的近70首诗歌作品汇集成《槭彩童诗》,“每首诗、每幅画都由孩子完成,用最朴素的方式装订赠予诗人。”

“五年来,我见证了孩子们从读诗、写诗到发表的成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表达更自信。今年我将启东孩子的优秀作品推荐到《现代青年》杂志发表,这是珍贵的激励。”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雁西感慨,槭彩诗会让诗歌成为触手可及的梦想,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下午3点,林间掌声如潮。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携新书《时间的盐》走上槭枝编织的“天然讲台”。他凝望台下孩童澄澈的目光,动情讲述“中国好人”郭中良数十年坚守绿化与慈善事业的事迹。“看到这么多孩子参与诗会,我很感动。郭先生的情怀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王山说,他将对郭老的敬仰、对乡土文明的眷恋,以及对中华文脉在新时代抽枝散叶的期许镌刻成诗。

作为启东奥林槭彩苑“乡村林下文化”的标志性活动,自2021年首届中国槭彩艺术节以来,这片槭树林已从苗木基地蜕变为长三角地区的文艺地标,吸引各地文艺爱好者、青少年及周边群众打卡,央媒与省市级媒体持续关注。

“用诗歌传递美好,在孩子心中种下文学与向善的种子,这是诗歌永葆生机的密码。”王山的话语中,浸润着对未来的期许。正如诗会所愿,让诗行在乡土扎根,让文学光晕在乡村流转,让文化自觉的嫩芽在童声诵读中生长,最终凝聚成民族精神的年轮。“未来,槭彩诗会将继续为诗人与孩子搭建交流平台,在槭树林里种下梦想种子,精心培育,让文学根系深扎乡土,生生不息。”启东奥林槭彩苑负责人郭琪华表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