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5月16日

新成食品启东公司借助数字化技术,让餐食从“田头到餐桌”一码溯源——

每一口都放心

本文字数:1265

本报记者 陈艺文 范存娟 戴丽丽

5月13日下午,上海新成食品启东有限公司成品仓库外,装载着1万余份航空餐、铁道餐的冷链运输车蓄势待发。这些精心烹制的餐食将奔赴上海、湖南等地,为旅途奔波的旅客送上美味与安心。

作为长三角地区颇具规模的方便食品生产基地,新成食品的产品线丰富多元,涵盖方便菜肴、便捷盒饭、冷冻预制菜,以及独具特色的水果冰淇淋和咖啡冰珠等。近年来,企业持续推进智能化升级,关键工序自动化率稳定保持在85%以上,产品合格率常年维持在99.8%的高位。凭借对标准化生产的不懈追求,新成食品成功叩开航空、高铁等对食品安全要求极为严苛的特通渠道大门。2024年,企业销售额突破1.6亿元,年服务消费者超5000万人次。

走进公司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正专注地配比生理盐水,对即将入库的蔬菜、肉制品开展大肠杆菌采样检测。据了解,除微生物指标检测外,猪肉瘦肉精筛查也是检测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批次原辅包材到货后,都会经过专业化验收,只有合格产品才能进入仓库。”公司行政副总郭广耀介绍,企业从源头把控质量,严格筛选供应商,并定期开展供应商资质评估,筑牢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新成食品构建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体系,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原料产地、生产批次、物流信息全程透明化。记者现场扫描刚下线的冷链盒饭二维码,水稻种植基地的土壤检测数据即刻呈现。在启东近万亩蔬菜采购基地,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记录每棵蔬菜的生长数据,施肥记录等信息均可扫码追溯,为农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

生产区内,各功能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宛如精密运转的食物“迷宫”。冷餐厨房专注于飞机餐冷链冷食制作,糕点房、热餐厨房等各司其职。出于卫生安全考量,记者通过专用“参观通道”一探究竟。车间主任张永明介绍:“从原料预处理到内包装,严格执行人流、物流分离原则,所有生产环节均遵循SOP标准工艺操作。”食品生产从制定计划开始,根据需求调配原料,冷冻食材解冻、蔬菜清洗分切等工序有条不紊。处理后的食材经预煮、油炸、炒制等工序后,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内包装车间。

在热餐加工区,张永明指着烹饪中的菜肴介绍,新成食品创新采用工程师与厨师团队协作的研发模式,精确规范每道菜品的食材配比与调味用量。员工参照工艺文件即可轻松操作,配合智能化设备,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以鱼香肉丝为例,肉丝、辅料用量,调味料添加时机和用量,都有明确标准。”

“内包装完成后,产品经传递仓进入杀菌环节,随后根据订单需求完成外包装,或入库储存,或直接发运。”谈及核心杀菌工艺,郭广耀重点介绍,企业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并加以优化,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结合高阻隔包装材料,实现生产过程零防腐剂添加剂。相较于传统工艺,该技术可针对不同食材精准控温灭菌,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食材原有风味。“我们供应给航空公司和便利店的方便菜肴、主食,保质期在3~6个月,但绝对不含任何防腐剂!”郭广耀言语间满是自豪。

多年来,新成食品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联合承担10余个国家级研发应用项目,多项成果成功转化为市场热销产品。截至目前,公司已斩获30项专利,覆盖生产全流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