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鲍镇以诗歌为媒,让诗歌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培育更多“小诗人”——
槭树林下诗意浓
本报记者 钱伶俐 杨柳燕
“童年是什么呀?是下雨天,穿着可爱的雨靴雨衣,再撑一把小花伞……”3月19日下午,春光和煦,照在“小诗人”们的脸上,也绽放在他们的心田,一场别开生面的童诗朗诵和交流活动在位于王鲍镇的启东奥林鸡爪槭基地展开。来自国本小学、久隆小学、王鲍小学、新港小学等4所乡村小学的师生及启东的诗歌爱好者们百余人齐聚槭树下,在这个春意萌发的日子开启一趟属于诗的旅程。
“太好了,我的诗歌第一次被发表!”王鲍小学六(1)班学生张嘉颖难掩喜悦之情。在这不久前,由国本、久隆、王鲍、新港4所小学的学生创作的30余首童诗先后被中国诗歌学会官网、《现代青年》杂志“校园文学”板块录用,张嘉颖的《爱我中华》就是其中之一。当天,“小诗人”们终于收到了这本期待已久的杂志,整整11页,墨香氤氲、灵动活泼。
“成长是春的明媚夹着活力与生机,成长是夏的热烈夹着拼搏与汗水……”槭树下,师生们围坐一起,久隆小学六(2)班的沙天麒朗诵着自己精心创作的诗歌《成长》,灵感来源于与姑姑的一次谈心,语言简洁而情感真挚,道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五味杂陈。这首小诗的发表对他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两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槭树林接触诗歌创作,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朗诵,没想到如今自己的诗竟也发表在杂志上了。”沙天麒感到骄傲,这将激励他尝试更多的诗歌创作,走近自然、感受生活。
作为指导老师,久隆小学教师季洲为孩子们的作品被刊登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次我们学校有10名学生的作品被录用,对他们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其中年龄最小的孩子才三年级。”而在启东作家协会主席李新勇看来,孩子们从朗诵别人的诗到朗诵自己的诗,是诗歌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了根,“也许未来会有一个大诗人从今天在座的孩子中间走出去。”
今年1月,王鲍镇教管办联合该镇国本小学等4所乡村学校,收集整理学生日常创作的诗歌50余首并进行精心挑选,由启东奥林鸡爪槭基地负责人郭琪华推荐,向中国诗歌学会和《现代青年》杂志投稿。“没想到孩子们写的诗这么棒!”郭琪华非常兴奋,“这些诗歌很快就得到了诗歌学会和杂志编辑的认可和赞许。”随后,其中精选的30余首童诗当月发表于“中国诗歌学会”官网,次月在《现代青年》杂志刊登。
2021年,由启东奥林槭彩苑携手中国诗歌学会、南京大学中华图像文化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第一季“槭彩诗会”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当代重量级诗人和王鲍镇乡村小学的近百名学生相约槭树林,共同朗诵诗歌作品,交流创作经验,活动也吸引了多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文艺爱好者、周边群众和青年学生前来打卡。此后“槭彩诗会”连续举办四季,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创作的诗歌汇编成《槭彩童诗》。“通过诗会,以诗歌为媒,为诗人和孩子积极搭建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孩子们爱上诗歌,让诗歌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郭琪华表示。
王鲍镇教管办主任杨军华告诉记者,从2023年起,镇教管办每年组织学生开展诗歌集中创作活动,由学校通过成立文学社等方式鼓励学生加入诗歌创作队伍,把学生作品积极投向校内外期刊和杂志。“孩子们用敏锐的双眼观察生活,用灵动的笔触书写内心的想法,用真挚的情感诠释诗歌的韵味,在诗歌创作中收获了喜人的成果,部分作品先后发表于江苏少年网、《少儿文学报》等。”杨军华表示。
据了解,2025年新一季“槭彩诗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届时“小诗人”们又将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诗人相会,“这次我们打算把孩子们的诗歌做成一块块展板,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展现我们王鲍学子的风采。”杨军华信心满满。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