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海镇兴旺村依托村企联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推动村企优势互补,抱团发展——
搭上“快车” 双向“奔富”
本报记者 高雅
走进东海镇兴旺村,晨雾中的蔬菜基地与广袤农田犹如一幅精美的油彩画,远处的二层小楼鳞次栉比,生态河道波光粼粼,赏心悦目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谁能想到如今村集体总收入124.65万元,经营性收入达83.77万元的兴旺村,曾经是“老人留守,劳力出走,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破落画面。兴旺村的“蜕变”要从村“两委”搭乘村企联建的“东风”说起……
作为农业村,兴旺村一直以来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老百姓靠这些农作物勉强糊口都难。看着曾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村民、寄托着无限希望的土地正逐渐“老去”,“如何让兴旺村再次‘兴旺’”成了村“两委”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改变现状,村“两委”先后前往苏州、无锡、如皋等地调研,多次召集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商讨发展计划。同时带领村“两委”全面梳理村域内集体资产,激活乡村“沉睡”资源,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汇聚,推动村企优势互补,抱团发展,走出一条村企双向“奔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3月11日上午,兴旺村村民蔡洪星急匆匆赶往启东粮圆外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上班。他将大葱分拣、切根、拢头,再一袋袋包装好,“这个工作干起来简单,离家也近,关键一天能挣200多块钱,比种地收入高多了。”蔡洪星高兴地说。
粮圆外公司所在之处,几年前还只是一片荒地。为充分挖掘区域资源,兴旺村对区域内部分土地进行设施农用地备案,投入500多万元新建以蔬菜保鲜储存仓库工程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建设项目。2023年9月,村里以“固定租金+电费分成”形式成功招租,粮圆外成为其中一家承租企业。
“目前冷库的租金是18万元,预计每年可增加村营收入35万元。”兴旺村党总支书记陆溢波说,这家企业还雇用了周边众多农户,目前已带动70多人就业,真正让农户受益、集体得利、企业盈利。除此之外,兴旺村还培育发展了300亩富硒大米、200亩生态稻麦、650亩高效水产养殖基地,有力推动了种养殖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强双富”,产业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宽。
透过晨雾,望向兴旺村的丹参种植基地,热闹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数百名村民各自分工,移栽、浇水、施肥,一片繁忙景象。前年,兴旺村投资300万元盘活300多亩退林还耕区域地块,以集体托底保租金,试行土地虚拟化数字股流转的方式,引进航天丹参项目。经过两年的辛勤耕耘,喜获丰收,亩产约3000斤,总产值达250万元左右,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我所在的企业以种植药材为主,对丹参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但多次考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种植区域,后来了解到兴旺村有500亩耕地整治区域地块,燃起了我们推进项目的希望。”丹参基地负责人施新裕说。兴旺村“两委”在整合资源上下的苦功夫终于“开花结果”。
“今年丹参的收成和市场前景都很好,未来我们准备打造航天农业试种基地,形成集航天育种、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多元休闲观光农业,同时也为村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施新裕信心满满。
如今走在兴旺村,平坦整洁的乡村道路,横跨河道的小桥,站立村间的路灯,都让人赏心悦目。村企联建不仅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乡村的“硬环境”,还凝聚起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它让村民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前行之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