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2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5年02月20日

重走启东老街

圩角镇老街历经岁月沉淀,唤醒乡愁乡情——

静享时光的安宁与从容

本文字数:1069

本报记者 高璐璐 杨柳燕

实习生 曹舒婷

圩角镇老街位于汇龙镇圩北村,由东街新明街、西街九明街、南街富明街组成,全长500余米。老街静谧地依傍于悠悠河畔,流溢着独特的江南韵味。刚踏入老街之际,便被那水色潋滟吸引,波光粼粼的河面赋予了老街一种别样的清秀与宁静。

老街所依傍的中央河,自圩角镇诞生之初便已存在。往昔,老街两侧商铺林立,其商贸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河中来往的汽油船,在当时的粮站、供销社、棉花收购点等地均设有码头,供汽油船停靠。这条中央河不仅是其兴衰历程的见证者,更是老街繁荣篇章的自然依托。

别看如今的圩角镇老街已归于沉寂,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也热闹非凡。据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圩角镇老街曾是区委、区公所的所在地,而后又转变为公社的办公重地。上世纪50年代,这条老街迎来了它的“第二春”,一系列社办企业,如农机厂、机修厂等在此蓬勃兴起,圩角中学与圩角农业中学也应运而生,镇医院、供销社、邮电所、银行等相继建立……

74岁的茅启仁是土生土长的老街人,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的圩角镇老街,两侧商铺一家挨着一家,西街九明街上的商业公司,麻团、馒头、烟酒等商品应有尽有;东街上有酒坊、药铺、粮行、书场……叫卖声总是此起彼伏。

漫步在东街的巷子里,脚下的青石板路早已被水泥铺就的路面所取代,大部分老房子也已翻新改貌,但在这一片现代化的景象中,一长排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赫然入目。据茅启仁介绍,这排老房子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旧址,由于无法进行商业开发,得以保留至今。虽然历经了70余年的风雨蹉跎,但仍能窥见其昔日的辉煌,它们好似时间的守护者,静静地坐落于此,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在西街的打铁铺内,一阵阵清脆而有力的敲击声穿透昏黄的灯光。空气锤的轰鸣声中,70岁的张兴兵正熟练地将通红的铁块锤炼成锋利的锄刀形状。“这儿之前是农具厂,后来农具厂关闭之后我便将这间房买了下来继续打铁。”张兴兵告诉记者,他家三代打铁,他自小便是在农具厂里长大,19岁就跟着父亲开始学打铁。

“先要学会拉风炉,然后学会抡大锤……”回忆起当年的学徒生活,张兴兵仍记忆犹新。不曾想,如今已与炉火相伴50余年。现在每天清晨,张兴兵都会带着自己打造的铁制品去附近市场售卖。因为手艺好,很多人上门指定要他打的铁器,村里谁家中的铁制品坏了,也都会第一时间找他修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跨越了大半个世纪的时光长廊,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便悠悠回响,时至今日依旧日复一日地回荡在圩角镇老街的巷子里。

老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悠闲韵味。三两村民相聚巷子口沐浴冬日暖阳,静享岁月沉淀给老街带来的安宁与从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