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鱼秧喽……
本报特约记者 姜斌
通讯员 施凯捷 杨谷生
时下,正是农村水面放养鱼苗的最佳季节。大年初八上午,地理位置偏僻的吕四港镇通兴镇村西北片,又因乡亲一声声“数鱼秧喽”的招呼声而热闹起来。只见村民们一个个拎着大桶小桶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分头前往庄卫、胡锦辉、赵三平、赵雪平、赵仲山等5个鱼苗养殖培育户的鱼秧池边,争相购买正从池中出水的小鱼苗。
鱼秧培育大户庄卫手持一把大抄网,将拉网中活蹦乱跳的鱼苗倒进乡亲们的水桶中。短则一二十分钟、长则三五十分钟后,这些“小精灵”就游进了附近十里八村农户的沟塘里。家住6公里外王鲍镇洪桥村的陈卫飞去年慕名前来购苗尝到甜头,今年还介绍五六户邻居一同前来采购。“鱼秧前脚上岸、后脚放养。”陈师傅说,“年前,他在自家一条长泯沟里捕获300多斤成品鱼,皆因采购的鱼秧质量好、成活率高。”
通兴镇村是我市西北部农村主要的鱼秧培育基地,这些年来,每逢春节前后,全村40多亩育苗池塘培育的总计1.9万余斤鱼苗,总会被周边千余养鱼农户采购一空。“鱼苗货真价实,就近放养入水,成活率超95%,乡亲信得过,口碑更响亮,年年客盈塘。”提及这些年愈加旺销的小鱼秧,庄卫回应,“农村里建了高标田,挖了宽泯沟,越来越多乡亲养鱼增收,鱼苗有了大市场,一年比一年吃香。”
庄卫是全村规模最大的鱼苗培育户,拥有近20亩秧池。与鱼秧打了20多年交道,50岁的他堪称“鱼秧精”。他介绍,卖鱼秧,讲良心,早年自己做贩子,贩来的鱼苗再怎么精心伺候,都因长途运输受了伤害或染上病害而成活率偏低。5年前,曾一度招致乡亲误解的他认定鱼秧市场前景广阔,便“盘”下宅边一大片沟塘,摸索中育出优质鱼苗,叫响周边市场。“只愁鱼苗少,不愁秧苗卖。”庄卫笑道,“育了好鱼苗,打响好品牌,乡邻多夸奖,还让自己走上了实实在在的发家致富路。”
鱼苗优质、确保成活、产量提升、效益增加,更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通兴镇村鱼秧旺销,成就培育大户的同时,也促进了周边淡水养殖业的兴旺,带动沟河水面保洁。陪同采访的副镇长徐浩指着整洁的鱼秧池,以及附近村组大片清爽的沟河水域,感慨良多:“看通兴镇村及周边巴掌、巴西、元鹏、南星桥等村村民自发以鱼护水,促成沟河洁净、节省保洁开支,无形中都有‘一条鱼秧’的贡献。”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