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4年09月12日

时隔22年,“中国好人”“绿化愚公”郭中良受吴诗坡邀请再次来到1500公里外的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20余年用大爱延续教书育人梦想

本文字数:1278

郭中良与吴诗坡在通道

本报记者 钱伶俐

9月10日,恰逢教师节。

“中国好人”“绿化愚公”郭中良时隔22年,再次来到1500公里外的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退休后的他从启东到通道,20余年坚持用大爱延续教书育人梦想。

独岩峰峻峭挺拔,青松环抱、风景秀丽,山脚下坐落着通道一中。

走进学校,琅琅书声在耳畔响起,远眺修整一新的操场,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奔跑跳跃、活力洋溢,郭中良的脸颊不觉泛起笑容,这与他22年前看到的校园已大不相同,“教学楼变高了,操场更宽阔了,还添了图书馆、科技楼,学生数量也多了不少。”这位八旬老人十分欣慰,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

虽然这些年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启东,心里却始终惦念着这些大山深处的学生。在通道一中,郭中良先后资助了16名家境贫困的学生,从高中到本科,甚至研究生毕业。

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是湖南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侗族人口超过四分之三,2002年被列入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退出贫困县名单。同时,通道也是一方蕴藏着红色基因的热土,90年前,通道转兵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

1982年至今,郭中良先后三次来到通道。第一次他因前往采购木材,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心帮助;2002年再到通道,他主动提出要资助通道一中的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从此走上助学之路。

这一次,他受通道学子吴诗坡邀请再访故地,而吴诗坡正是他首批资助的4名侗族孩子之一。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上,吴诗坡所在的研究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殊荣,走出人民大会堂后,吴诗坡第一时间将这份喜悦分享给了自己最敬爱的郭爷爷。

回到母校,吴诗坡和他的郭爷爷与师生们热情互动,还为他们带去了一场生动的讲座。看着昔日的高中生如今已成长为国家栋梁,郭中良眼里满是喜悦和自豪。

“学生们从郭老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都能用高尚的人格和丰盈的生命内涵,继续将爱和善良传递。”通道一中教师周友萍被郭中良的大爱深深感动,她是郭老多年来资助侗族学生的联络人,而同为联络人的还有郭中良曾经资助的学生刘崇艳,如今她已接过郭老教书育人的接力棒,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爷爷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有精神上的鼓励。”刘崇艳表示。

前往塘冲村吴诗坡家中,当地村民早已穿上民族服饰在村口等待,他们吹响芦笙,唱起侗歌,以侗族最高的迎宾礼迎接郭中良夫妇的到来,品油茶、吃腌肉,载歌载舞,他再一次被村民的热情打动,一如当年村民邀请他去家中做客一般。

22年,通道变得越来越美,不变的是侗族人民的淳朴善良,还有郭中良对侗族孩子的爱,“爷爷20多年没来通道,借此机会邀请他来看一看、走一走。”吴诗坡笑着告诉记者。

教书30年,育人一辈子。作为人民教师的郭中良,2002年从我市合丰中学(现南阳中学)退休,此后一头扎进爱心助学事业中,至今已资助42名贫困学子,其中包括16名侗族孩子。他们中有的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国家英才;有的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接过教书育人的接力棒。

这位启东退休教师在长江口种下一片槭树林,用种树所得,成全毕生“育人”梦想,把这份大爱从江海交汇处送到大山深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