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4年01月23日

“启东评弹”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醉美北调唱出独有江海腔调

本文字数:881

本报讯 一把三弦,一抱琵琶,一方书台,在婉转悠扬的丝弦声中,瀛东书厅每天的专场表演准时开始,同平常一样,一批启东本地评弹爱好者早早前来捧场。位于2楼的启东评弹艺术馆内展示了启东评弹自1956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展陈了启东评弹名家风采,通过这些史料,记者触摸到启东评弹走过的蹉跎岁月。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这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而当温柔曼妙的苏州评弹跨过长江以北,又会衍生出怎样一番韵味呢?

随着吴语地区音乐文化的发展,评弹也在长江以北落地生根。清末民初,紧靠长江的启东作为评弹艺术在江北传播的热土,在百余年间形成了融合本地多种民间音乐、戏曲、语言特点的独具特色的评弹流派,称为“评弹北调”。

启东市评弹团团长陈燕告诉记者,“启东评弹”语言通俗、唱句顺口、吐字清楚,乡音亲切;唱腔缓慢、拖音悦耳、腔调婉糯,引人入胜,在快过门、慢唱腔中把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弹北调”已有100多年历史,为南通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去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共有421个项目入选,其中,启东市文化馆申报的“启东评弹”成功入选。

家住市区天一花园的陈菊今年70岁,他说,自己在7岁那年,第一次听评弹便深深爱上,“那吴侬软语,我是百听不厌啊!”陈菊回忆起孩童时光,那时的启东评弹正值鼎盛期,几乎每日都座无虚席,没座位的观众哪怕趴在窗口听2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评弹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如何重新焕发青春,让非遗传承唱响大江南北? 近年来,启东评弹团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演出了《十指连心》《板凳姑娘》《张謇垦牧歌》《江海景》等原创评弹曲目,广受观众与专家好评。

去年3月27日,上海兰心大戏院;4月12日,成都金沙剧院;6月2日,中国大戏院……由启东市评弹团创作的中篇评弹《板凳姑娘》自推出后,让业内人士惊喜不已,不少观众更是边看边落泪,纷纷表示超出预期。

从首演至今,《板凳姑娘》已在南通、苏州、上海、天津等地巡演了35场,并同步开通线上直播,吸引线上线下超百万人次观看。

(南通日报记者 黄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