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drb/2023-12-19/021f0bb5a083ee58c586bb463b7a918a.jpg)
![](http://epaper.file.routeryun.com/other/other/54cecfb1a9f74.png)
我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人才“引育留用”新措施、新路径、新办法——
“链式培育”助力人才强市
本报首席记者 钱爱仁
通讯员 宋乾立 印鑫蕾
近日,我市开展“点对点”接送、“心贴心”服务,派专车赴上海浦东机场,迎接26名来自云南的电子信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这是继今年7月,市人社局与江苏林洋、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开展“政校企”合作后,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精准对接。
近年来,我市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在人才招引、项目孵化、服务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人才合力。
量身定制“招引链”
举办各类活动110余场
近日,启东高新区在上海浦东举办科技招商推介会,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余位科创人才参会。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关键技术,培育和引进科创人才、企业等创新要素,全力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地。
近年来,我市优化完善“双招双引”联动工作机制,紧扣重点产业链发展,大力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推动形成产业、人才集聚效应。坚持“市级+区镇”统分结合原则,整合驻外招引机构,组建专职招才队伍,积极对接重点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从中选取与重点产业发展匹配的科创人才资源。
此外,我市持续擦亮发展大会、“启创杯”创业大赛等特色活动品牌,联合特色园区在成都、厦门等地举办招才引智活动,邀请50余名启东籍高端人才赴重点园区交流考察,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对接。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类引才荐才活动110余场,对接各类高层次人才超800人次,新落户人才项目53个。
科学搭建“孵化链”
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39家
日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生物医药创新示范基地在启建成竣工,该基地用地30亩、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GMP标准厂房、洁净实验室、仓库及配套附属用房及设施等,将极大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有效承接中试放大及成熟项目,为培育项目和储备项目的落地生产提供要素保障。
近年来,我市持续发挥北大华东院引才育才作用,举办北大华东院生物医药创新示范基地竣工仪式暨长三角生物医药研讨交流会,推动研究院链接高校科研资源,促进大型设备、仪器、信息等创新资源与校地资源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目前在孵企业30余家,累计营收超2.5亿元,先后入选省“双创计划”6人、省“双创团队”1个。
此外,我市健全以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启东研究院等创新创业载体落地,启用启东(上海)协同创新中心,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39家。
健全完善“保障链”
人才定制专线服务覆盖8000人次
12月15日下午,中交(三航)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启东基地副总经理施明和其他2名同事,在沿江公路和海工西路交叉口等待乘坐“人才定制2号线”。“有了这条线路,我们往来上海方便多了。”施明笑道,平时他因工作需要频繁往返上海,这条专线开通后,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为方便引进上海各类人才,我市在2021年开通往返上海的“人才定制1号线”。今年9月8日,我市又开通“人才定制2号线”,对沪上人才集聚度较高的区域做到全覆盖,全年1号线、2号线服务覆盖人才近8000人次,极大便利了沪启人才往返交通出行。
我市落实人才企业发展全要素保障,实施“人才金融赋能”行动,创新政银企合作方式,以“股权+债权”的模式,有效增强启东市科创人才企业的金融供给,目前合作银行已为3家企业授信约1亿元。聚焦子女入学就医、人才班车通勤等“关键小事”,在南通第一人民医院等6所医疗机构开通人才就医“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妥善解决112名人才子女就学问题。启用市级人才公寓二期项目,统筹推进吕四港开发区、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人才公寓建设,加大人才购房支持力度,为人才提供更为多元的安居保障,今年以来累计拨付安居补贴、购房补贴共计5430余万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