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3年09月07日

坐拥长江“黄金水道”,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力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绿色长江奔涌金色产值

本文字数:2802

长江万里奔腾,驶过祖国的雪域高原、崇山峻岭、平原水乡,一路倾泻而下,汇入茫茫大海。

启东,便是长江入海前流经的“最后一站”,长江、东海、黄海三水交汇之地。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抓好长江大保护,全力守护“一江清水”,让“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

本报记者 钱爱仁 张春柳

黄欣美

腾笼换凤

绿色岸线迸发“黄金效益”

顺着沿江公路由西向东,1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密布10多家船舶海工企业,经过10多年发展,这里不仅成为启东的绿色船谷,也成为海上大国重器的摇篮,绿色岸线迸发“黄金效益”。

8月31日,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西厂区(原丰顺船舶厂区),7600立方米LNG加注船系列船中的一船开工,一船上船台。7年前,企业因母公司的财务问题,一度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生死存亡之际,太平洋海工破产重整,更名为中集太平洋海工。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集太平洋海工致力转型升级,成为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市场的领军企业。前年,企业收购原启东丰顺船舶公司,先后投入上亿元对现有切割平台、船体车间、船台等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已形成3条造船生产线,具备年产10~12艘高端清洁能源船的能力。“目前企业手持订单近70亿元,生产计划排至2026年。”公司副总经理苏飞介绍。

近年来,海工园主动出击,引导企业加快腾笼换凤步伐,通过并购、合资、租赁等方式,招引国际国内影响力大、技术含量高的大企业入驻。中远海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收购胜狮货柜,振华重工收购道达67%的股份,武船重工收购顺恒船舶60%的股份……沿江船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半以上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以来,已有60多个创新型“海工重器”从这里驶向深蓝。

沿江船企实施源头减排,走绿色发展之路。9月5日上午,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世界最大吨位级新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M026正在调试 ,工作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船舶岸电”扫码接用岸电。“目前该项目一天岸电用量2.24万度,减排二氧化碳近13.35吨。”公司能源及电气设备维保岗位电工宋轶介绍,岸电使用免去了以往企业每天繁杂的自发电程序和必要的成本开支,更有效避免了靠岸船舶使用燃料产生的环境污染。

“我们聚力向高端迈进、向智能升级、向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海工园(寅阳镇)党(工)委书记黄豪杰介绍。今年1~7月,海工园完成规模应税销售150亿元,按照已利用岸线18.8公里测算,每公里岸线应税销售达8亿元,同比增长22%。

生态金边

高颜值带来“绿色财富”

9月2日早上,圆陀角旅游度假区连兴港村村民蔡胜华和往常一样,起个大早,直奔农贸市场选购饭店当天所需的食材。

“要吃新鲜货就得赶早,客人们吃得好,还会为我介绍生意。”蔡胜华经营饭店已有8个年头,眼看来圆陀角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把原先在镇区经营的饭店搬到了渔人码头街区,服务对象从以前的乡里乡亲变为现在的八方宾客。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七八月,店里几乎每天爆满。”蔡胜华告诉记者,“虽然忙一点,但收入不错,今年暑期有60万元营业额。按照惯例,9月份游客会少一些,正好休整一下,为下一个旺季——‘十一’黄金周做准备。”

声声浪涛拍打沙滩、金色朝阳缓缓升起……在启东的最东端,长江、东海、黄海三水交汇处,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以一份独特的生态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在绵延18公里的江海岸线上,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升级,文旅街区、彩红步道、景观小品、黄金海滩等,一个个景点串成了一条展示长江文化、凸显江海特色的观江望海旅游线路。随着休闲度假成为旅游新风尚,圆陀角的江海自然风光和第一缕曙光颇受游客青睐。今年以来,度假区已吸引中外游客超300万人(次)。

圆陀角旅游度假区人气攀升,让临近的连兴港村得到了一笔“绿色财富”。村党总支书记石培贤说,今年全村已新增集体经济360万元。村民们也不再守着“一亩三分地”,顺势办起了民宿、开起了餐馆,还有的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每年人均收入增加7000 元。“不但钱袋子鼓起来了,村民的思想也比以前开放、先进,村风村貌也跟着变好。”

“颜值”带来“绿色价值”。近几年,启东发展生态旅游的决心始终不变,按照“宜居、宜游”的标准,推动沿江沿海区域整体面貌焕新和功能重塑,在奋力打造的178公里最美江海岸线上“镶”出生态金边。

转型升级

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9月5日,南通清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现场,叉车来回穿梭,工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为企业投产作最后冲刺。这个主营新能源汽车电池无害化处理、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是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转型升级的精彩样本。

据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茅东华介绍,这块占地21亩的项目原“主人”是南通宏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易主缘于全市开展的“化工领域专项整治提升行动”,投资体量小、产品相对落后的宏凯新材料成为第二批清理对象,取而代之的是涉及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领域的南通清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其投资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将回收的废旧新能源汽车三元锂电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关键能源金属予以回收并进行预处理分类。“公司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5项发明专利,实力不容小觑。”茅东华说,“投产后,可回收处置废旧新能源动力电池5万吨/年,预计年产值8亿元。”

坚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效益。截至目前,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完成对江苏依柯化工有限公司、南通远航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35家企业的资产整体转让,19个项目共盘活土地1079.13亩,引进资金109.6亿元。

除了腾退一批企业,园区还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企业。经过几年努力,今年,企业一项新工艺正式进入达产阶段。这项成本低且工艺路线短、废水净化循环回用的正极材料回收再利用新工艺,不但减少企业的废水排放量,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而且还为企业增加效益。“逼一逼反而闯出了新天地。”北新新能总经理唐明照说,企业提档升级,当年就实现了赢利。

政府决心换来企业信心。母公司——北新新能“安寨扎营”后,在园区又分别成立南通清润环保有限公司、江苏锂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即将进入竣工投产阶段。“母子”公司将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工业园区,如何坚守“生态高地”?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有自己的底线。首先是提高准入门槛,低投入、低产出的项目一概不进,有污染、有危险项目一票否决。近两年,因为不符合园区规划,被拒之门外的化工项目不少于50个。同时,大力激励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致力新品研发,促进企业向高端转移,据介绍,园区内现有企业进行升级改造的占比达56.7%。

园区加大对基础环保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以此改变和调整园区的自身循环系统。交投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路面施工。据现场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5亿元,主要负责建筑垃圾及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于2022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项目部分车间已投产,预计可实现年处置建筑垃圾30万吨,年生产2400万块标准压制砖、20万吨机制砂。

依法淘汰、严格准入、专项整治、基础提升……为实现经济的“绿色增长”,启东生命健康产业园走上了一条依江而兴、整体换新的绿色之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