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大运河申遗成功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新疆苏巴什佛寺遗址。苏巴什佛寺曾经是古龟兹国著名的雀离大寺,这里曾盛行的佛法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的华夏民族的血脉;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前天,这两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多哈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申请报告被会议批准意义重大,不仅向世界复原了早在2000年以前就形成的这一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经济动脉形象,还必将极大促进全球各种文明间的交流,有利于全球文明多样化,更为重要的是将提升沿线国家政府保护人类遗产的力度,形成一股以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文物的强大力量,使古丝绸之路再显勃勃生机。
■相关背景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交通遗迹、宗教遗迹和关联遗迹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
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遗产区总面积28421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04011公顷。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各有8处和3处遗迹。
大运河
中国是世界上开凿运河时间最早的国家,公元前486年,中国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在扬州开邗沟,筑邗城,兴建世界第一条运河,后经历代修建,形成从南到北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
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
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
京杭大运河杭州终点标志——拱宸桥。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