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影像
2023年06月14日

■ 启东,凭什么说爱你

为什么爱海复

本文字数:2105

海复镇,因清末状元张謇先生在此筑堤围垦、兴建市镇,取“沧海复桑田”之意而定名,被称为“中国垦牧第一乡”,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曾经,这里有张謇先生和垦牧先辈们铸就的繁华,这里有启东第一个马列主义小组点亮的灯火,这里回荡着粟裕将军率新四军一师东进的军号声……

如今,海复人民秉承“开拓创新争先奋进”的垦牧精神,砥砺奋进,奏响发展“蝶变曲”,擦亮“垦牧故土、抗大文化、渔家风情”文旅品牌,曾经的垦荒之地如今生金淌银。

文字 李欣怡

图片为资料图片

听 垦牧故土浅吟低唱

沿着江海路一路往北来到海复镇搬场村,远远望见一尊高3.6米的张謇青铜雕像。穿过雕像,张謇手书的“通海垦牧公司”6个大字引人注目,笔力遒劲、气势恢宏,这里正是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旧址所在地。

时间仿佛静止,就在这里,百余年前曾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01年5月,恰逢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张謇放弃仕途,回到家乡兴办大生纱厂。随着纱厂的蓬勃发展,从为大生纱厂建设原棉基地、解决贫困农民生计的意图出发,他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股份制公司——通海垦牧公司。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2021年,通海垦牧公司原址原貌重建。历经1年多时间,一座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四合院落成。深入其中,恍惚置身于“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华中,耳畔依稀听到过往商队急促的马蹄声和垦牧人民辛勤的劳作声,如水时光的灌溉下,这些画面缓缓沉淀,愈发浓烈,愈发厚重。

张謇筹办通海垦牧公司时就制定了农田水利、种植布局、农耕习俗直至民居民俗诸方面统一规划设计的完整体系,形成沙地圩田农业系统,成为启东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启东沙地圩田农业系统,集农耕文化、沙地文化、水文化、渔盐文化于一体,包含外御海潮、内排盐碱,套种轮作、茬口搭配以及文化传承、建筑风格、沙地民俗等诸多元素,是长江下游百万人民向江滩海涂要田、发展农牧渔盐大业的精神物质基础,是拓荒先辈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勇于实践、呕心沥血凝成的创业秘笈。

如今,海复镇传承发扬垦牧文化和垦牧农耕文化遗产,进一步将这方热土打造成自然生态宜居、产业多元协同、人文景观优美、有诗有画有远方的新家园。

看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眼前,是闪耀的党徽和党旗;耳边,是深情的致礼与宣誓……每每来此参观,都会在这个四合院里重温“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初心。

走进位于海复镇的抗大九分校纪念馆,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四合院,“三进两场心”的建筑风格、粟裕将军的半身铜像和甬道上的苔痕、庭院中的树影,无不佐证着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成色。这里的前身垦牧校,也出自张謇之手,历经100多个春秋,从垦牧校到通师侨校、抗大九分校和东南中学,光阴荏苒,四合院在战火中得以幸存,并浓缩成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东南烽火纪念馆内,作战指挥室、粟裕办公室、机要室……一张张图片、一幅幅画面、一件件陈列物品,展现了“抗大”可歌可泣的战斗历程和不朽功绩。1941年底,日军集中兵力向新四军一师师部驻地进行重点扫荡,疯狂寻歼一师首脑机关和主力部队。粟裕率新四军一师东进启海,与先期到启的三旅旅部汇合,开展游击战争,伺机打击敌人。1942年春,新四军一师师部进驻海复四合院。

当年,四合院里聚集了垦牧校、通师侨校和新四军一师教导大队的青年人。这是一支新生的抗日力量。粟裕师长、陶勇旅长和夏征农、顾尔钥等革命前辈多次亲临四合院,召开军事会议,检阅抗日队伍,会见爱国人士,组织军民联欢,激励莘莘学子,点燃革命之火。

四合院在战火中得以幸存。2014年抗大九分校修缮工程竣工,史料陈列工作随之展开。2021年抗大九分校提档升级,打造南通首个红色主题沉浸式革命体验馆。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大九分校每年接待参观游客2万多人次,它所传承的红色经典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革命的烽烟早已散尽,而抗大九分校留给垦牧故地乃至启东大地的红色基因绵延不绝……

品 欢乐渔家幸福生活

黄海岸边、蒿枝港畔,微凉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咸味。

沿着宽阔平坦的白色路面一路向前,道路旁沟河清澈见底,鱼跃虾跳。一条条嫩绿的柳条,沿着河堤向两边延伸,被绿意盎然、蓝天碧水环绕着的滨海村用属于她自己的独特韵味吸引着世人……

滨海村位于海复镇最东端,地处黄海之滨,拥有沿海滩涂500多亩,淡水养殖面积600多亩。2010年,上海人杨志杰投资1500万元在滨海村兴建“渔家乐”休闲旅游度假村,游客主要来自上海。来到“渔家乐”,除了可以观海景、走田园、钓鱼蟹、踩文蛤、搓麻将,还可就近参观吕四渔港、漫步金色海滩、游览通海垦牧公司及抗大九分校旧址。尤其若是喜食当地小海鲜、农家菜,临走时,可一“扫”村里土特产……这个并不显眼的“渔家乐”,迎合并满足了特定消费群体,就这样大放异彩。

走在村道上,耳边时闻“阿拉”声。开办民宿的严建兴家,游客们正火力全开地干饭,红烧小黄鱼、清蒸方板鱼、黄泥螺、海蜇丝、醉虾、紫菜等时令海鲜,还有红烧肉甜菜干、清蒸百叶包、韭菜炒蛋皮、清炒鸡毛菜等一系列农家特色菜一应俱全。游客满意而归,自然要采购土特产。村民们投游客所好,办起了生态草鸡场,放养了生态羊、鸡、鸭、鹅及土猪,种植了山药、芋艿、香芋和时鲜蔬菜。

如今,“渔家乐”日均接纳游客260多人,创建13年总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滨海村也成了江苏省“水美乡村”“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扫码看更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