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家珍藏着大生二厂的众多老物件和一把张謇坐过的椅子——
见证张謇在启东的足迹
本报记者 施盛夏 袁竞
一本通讯录、一张“轮船牌”商标、一枚蓝色的职员徽章,是80岁的保允正悉心珍藏了几十年的宝物。这是他父亲保实甫留下的遗物,也是张謇在启东创办大生二厂的历史见证。
这些老物件距今已有约90年的历史,虽然保允正经历多次搬家,但是它们依旧被保存完好,没有丝毫破损。“我父亲曾是大生二厂的会计。”保允正小心翼翼翻开大生第二纺织公司同人通讯录,指着父亲的名字说道。那些尘封了近百年的故事,随着保允正的讲述缓缓展开。
保实甫是南通通州人,曾在张謇创立的通州师范学校学习,因而与校长张謇结识,他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一名语文教师。1904年,张謇筹资集股,在现启东久隆一带筹建大生分厂,即大生二厂。当时保实甫生活条件艰苦,张謇提议让他来新办的二厂工作,保实甫就此在启东安家落户。
保允正的家中还珍藏着一把椅子,已有百余年历史,父亲曾跟他提过这把椅子的由来。“张謇每次去大生二厂,总会到我父亲那儿转转,这张椅子就是张謇曾经坐过的。”在保允正的记忆中,父亲对张謇极为崇敬。1939年,日军飞机炸毁大生二厂后,保实甫从废墟中找到了这张张謇曾经坐过的椅子。“父亲说其他东西都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这把椅子。”保允正说。可见这把椅子的珍贵。
保实甫在世时嘱托儿子妥善保管这些物件,保允正便几十年如一日将它们悉心封存在箱子中,这才使得一段段珍贵的历史记忆保留至今。如今保允正已是杖朝之年,他想着以后把它们交由儿子保勇继续传承下去。“过去我的父辈追随张謇实业救国,现在我想把它们交给下一代,激励他们为国家创造更大的价值。”保允正说。
在得知保家留存了部分大生二厂时期的文物,市档案馆馆长王建华也赶到保允正家中一睹真迹。“这个‘轮船牌’商标是启东设县以后才出现的,极为罕见。而这本大生第二纺织公司同人通讯录,则记载了当年大生二厂的任职人员名单,为我们继续挖掘研究张謇在启东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资料。”王建华激动地表示,这些文物存世极少,对研究大生纱厂以及启东的历史都很有意义。
这些承载了启东老一辈奋斗史的老物件,就像一部史书,记录着百年的沧桑岁月,也延续了启东这座城市的血脉。如今它们重现于世人面前,继续向我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