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楫扬帆立潮头
——新时代启东十年奋斗路
这个国庆,启东街头巷尾飘扬“中国红”。百岁老人张玉英和家人吃了一顿团圆饭后,在孙女的照看下来到蝶湖公园游玩。
“这一百年来,我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翻天覆地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我们启东的变化。”今年的百岁生日宴上,张玉英感慨,“尤其是最近十年,启东让我有些‘认不得了’。这是非凡的十年、变化最大的十年,也是获得感最强的十年。”
历史正是如此。回望新时代启东十年奋斗路,每一个追梦的脚步都铿锵坚实,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闪耀光芒,每一份拼搏和努力都汇聚成加快建设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的不竭力量。
(一)
闯关破局
暮秋时节,伫立吕四港“2+2”码头,李洪斌热泪盈眶。
今年74岁的李洪斌,如今担任启东市港口开发研究会秘书长,还在继续他逐梦的脚步。他说:“吕四港已从渔港时代进入商港时代。今日之启东,南有崇启大桥,北有吕四大港,西有高铁,启东正大步迈入大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启东人与时代共奋进,敢教日月换新天。
2011年12月24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这条启东人走了近100年,跨江长度6.84公里的“彩虹”,从此将成为这座城市人流和物流的血脉通道。
梦想之旅从未止步。
2014年9月13日,一座校区占地1200亩,总建筑面积规划32.7万平方米的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启东建成。自此启东人民在喜圆大桥梦后,圆上了大学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显奋进者的风采。
十年闯关破局,十年斗争开拓,十年奋楫实干,大港和高铁,在东疆人民的奋斗史上铸起了丰碑。
靠海而生,向海而兴。渴望了近百年的“大港梦”被激情点燃。
2020年6月29日,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工程正式开工。
2021年12月22日,经过500多天的“加速跑”,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建设完成,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10万吨级通用泊位正式启用。
今年9月30日,上港集团、江苏省港口集团、南通港口集团签署协议,三方将组建合资公司,携手运营吕四起步港区集装箱码头,吕四港由此开启了新的航道。
“从一片汪洋到现在的气派大港,我真的等到了。”吕四港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春生全程参与并见证吕四港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历程,他激动地表示,“吕四港的这十年,是我人生最‘高光’的十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启东人对于铁路的渴望由来已久。
2019年1月5日,注定将载入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经过连续十余年夜以继日的努力,启东人的铁路梦想,终于在这一天照进现实。
这一天,宁启铁路二期正式通车,声声清脆悠扬的汽笛声中,随着一列快速列车驶离启东火车站,启东由此迈入“铁路时代”。
这是一个回家的喜讯。身处祖国大江南北的东疆儿女,奔走相告,庆祝铁路的到来。对于他们来说,家不再遥远,回家的路天涯变咫尺。而启东人出行的终极梦想——北沿江“高铁梦”也在不断升腾。
线型从“不经过”到“仅经过”再到“靠近主城”,启东西站从“不考虑”再到“明确有”。八年如一日的盯劲粘劲,蚂蚁啃骨头般的一点点争取,“北沿江”终于来了!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今年9月28日,北沿江高铁江苏段正式开工。
(二)
新辟赛道
十年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启东乐章愈发高亢,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瞬间都值得铭记。转型,是这部乐章最为动人的旋律。
国庆假期,滨江生态绿廊首开区成为一条赏心悦目的景观长廊。滨江骑行、露营烧烤、荡秋千、赏花拍照……2000多名游客饱览江边大自然之美,享受假日的放松和惬意。“面朝长江·鸟语花香”的诗意生活已经变成现实。
启东,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长江、东海、黄海三水交汇之地。从高空俯瞰,长达178公里的江海岸线犹如两条臂膀,将启东拥在怀中。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赋能绿色发展,以“生态金边”扮靓“缤纷百里”,塑造全域全时全景的旅游格局,建设多姿多彩多元的美丽启东。
傍晚时分,惠萍镇公和村的乡邻们,不约而同地披着晚霞,漫步江堤,尽情饱览修缮一新的红阳港闸、江堤滩涂湿地等沿江风景。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我市集中拆除违建码头19座,并清理了一批沿江化工企业。2020年,推出“一百千万美丽启东—江海岸线”建设架构,即一江碧波潋滟,百里海岸迷人,千河清水畅游,万亩滩涂如画。
如今在长江岸堤南侧,由石块构筑的银色江滩错落有致,江畔风光再现,堤岸更加美丽,每一处变化都让村民们喜上心头。
三水交汇处,一袭青绿沿碧波万顷缓缓延展:
绵延悠长的江海岸线上,圆陀角旅游度假区把江风海韵谱成诗、绘成画;
踏着彩虹步道来到5万平方米郁金香花海,新栽下的向日葵正在茁壮生长;
黄金海滩外侧潮水涌动、海天一色,年游客接待量超过60万人次;
一颗颗江海岸线上的“明珠”,串连起美丽生态新画卷。
竞逐新赛道,我市以智能化和数字化双向赋能,激活转型发展“关键增量”,驱动启东制造加“数”奔跑。
林洋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过去十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提升5倍,综合产能提升6倍;神通阀门产品研发周期缩短34%,每月产值从原来的3000多万元,提升到9000多万元;英内物联人均生产效率提升40%,能源利用率提升22%,生产运营成本下降30%。
顺着沿江公路由西向东,在1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密布着20多家船舶海工企业,总投资超300亿元。
见证过十年前的辉煌,又曾饱受全球行业“阵痛”,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聚力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世界最大打桩船……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从这里驶向深蓝。
启东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之路走了十多年。
如今,这片28平方公里的主战场上皆是奋进的足迹。以全市2%的土地,贡献了超全市20%的应税销售,在这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优企业落户扎根,108家规模工业企业、12家上市公司大展鸿图。
(三)
挺身而出
从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到大爱无疆的志愿者,从“我在我来我上”的党员干部到坚守岗位的基层网格员……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伟大的抗疫精神处处闪现。
坚如钢铁的党员先锋队伍,是我市打赢抗疫之战的关键力量。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苏高飞在今年3月疫情发生之初,3天仅休息7小时,坚决和疫情“战斗”到底。
寅阳镇副镇长殷雷连续在单位吃住6天。怕影响家人,他托人将换洗衣服带到镇上,想念孩子的时候,简单视频连线一下后又立马投入工作,他成了一个特殊“被隔离”的人。
……
党员的力量来自组织。疫情当下,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临时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一线成立,把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聚拢在党的旗帜下。
从救治到防控,从生产到物流,层层紧急响应,环环紧密配合;从城市到乡村,一名名党员冲锋在前,一个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让党旗在战“疫”第一线高高飘扬。
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继援宁抗疫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的黄颖再次驰援扬州。去南京,她瞒着家人;这一次,她还是没和家人讲。
没有人生而勇敢,只因选择无畏。
“救死扶伤,是我的本职!”“请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一名名医务工作者,逆向前行;一个个驰援医疗队,犹如一座座战斗堡垒。
准备驰援湖北的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郁智慧、肿瘤一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任一美等,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和避免头发外露沾染病毒,毅然“断发”;市中医院140多名医务人员在请战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市疾控中心组建“突击队”始终坚守最危险的“红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英雄气概,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勇毅前行,谱写着感天动地的战“疫”篇章。
3月下旬的东疆大地,正值倒春寒。
启东客运站的一处核酸采样点,10多名社区志愿者已在这里连续工作多日,每天戴着口罩,一些人脸上起了成片的痱子。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市民送来银耳粥、酸奶……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这样的暖心信息刷屏。
“能否帮我取个快递?”“麻烦帮我家买一些蔬菜。”……这是南阳镇东昌镇村的微网格员项菊接到辖区内居家隔离户发来的“代购订单”。疫情防控以来,我市将网格单元细化到每个楼道、每幢楼宇、每段街面、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村民小组,为全市群众构筑起一道严密而又温馨的“防疫防线”。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无数个“我”集合成“我们”,无数个“小家”凝结成“大家”,镌刻着一座城市“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烙印着百万启东人民风雨同舟的精神气质——
2021年4月30日晚,我市出现罕见的雷电、降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一时间,电线打火、屋顶刮飞、树倒枝断、交通短时受阻。区镇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冲上一线,逆风前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救灾行动在夜幕下展开。至第二天早上,人民生产生活恢复如常。
2022年2月19日晚10点左右,在海上作业的闽连渔运60778船船舱进水,即将侧翻沉没。危急时刻,我市4位英雄船长无惧风浪,率众勇救16条生命,避免了一起海上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今年9月,超强台风“梅花”来势汹汹,风声雨声,交织成万众“集结号”。才解抗疫征衣,又披防台抗台战袍,各地各部门机关干部、村干部(网格长)几乎彻夜不眠;1.8万多名微网格员“乘风而上”;212个建筑工地全部停工,港口码头作业全部停止,672艘渔船全部进港……数万启东人24小时枕戈待旦,坚守防台抗台一线,全力守护一城安澜。
这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一座有担当的城市、一座屹立不倒的城市。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7人,中国好人25组26人,其中,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和中国好人9人,道德典型人数南通第一、全省前茅。全市注册志愿者31.2万名,每3人中有1名志愿者。2020年11月,我市以江苏第二、南通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四)
坚守初心
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为民解忧。倪伯苍是海复镇庙基村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擅长用法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身为网格员的他身兼宣传员、联络员、监督员、调解员、服务员等多项工作职责。小到修灯泡、大到打官司,他总是随叫随到。
他把这些都记录到他的民情日记里,十年间,完成40余本80多万字的民情日记。这些日记本上记录了倪伯苍工作的日日夜夜。他说,一个共产党员想在老百姓中有威信,就要执着、无我,也要有那么一股子热情和创新精神,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在倪伯苍心里,老百姓就是他的力量源泉,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他以46载不变的初心,倾尽所有、尽其所能、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与担当!
东疆大地,沃野平畴,行走在江海大地上的倪伯苍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为民初心,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最美答卷人。
迈步新征程,东疆儿女们承继先辈们的爱国之志和光荣传统,砥砺初心,奋楫争先,依托178公里美丽的江海岸线,围绕“沪苏一体融合发展窗口城市”发展定位,突出党建引领、融合共创,全力打造“最美江海党建带”。近年来,“最美江海党建带”不断延伸扩容、勾连成片、全域打造,培育了“党耀东疆”“廉润东疆”“理响东疆”“统惠东疆”“法护东疆”五大东疆品牌。
扑下身子、踏实苦干,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想在前、冲在前、做在前。他们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从群众中找到根基、集聚力量,引领更多人共同参与建设美好家园。
疫情之下,全市机关党员干部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敲门行动”,进村入户、梳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大家拧成一股劲,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发动宣传、指导示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润心田。
十年坚守初心、十年无数奋斗。党的执政之基牢固、力量之源丰沛,筑梦前行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我们没有理由停下脚步。”……此类话语频频听闻,响彻东疆大地。
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朱军敢于跨界、勇于跨越,用自己的坚守攻克一项项“卡脖子”技术,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并致力于将本领传承下去,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海工专业人才。
“板凳姑娘”苏晓琳不断挑战自我,凭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拼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她还用自信、阳光、爱心帮助更多迷失方向的残疾人重塑生活的信心。
科学种粮的于冬娟扎根农村、扎根土地,在经营好家庭农场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一起“刨土成金”,在广阔的农村干出一番天地。
全市6万余名党员活跃在各个领域践行初心使命,让“最美江海党建带”品牌熠熠生辉,擘画出一幅内容丰富、亮点纷呈的最美江海党建新图景。
凝望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十年的时光不过短暂一瞬;环顾东疆大地的沧桑巨变,新时代启东十年奋斗路必将载入史册。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