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2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民生
2022年06月10日

启东有棵江苏最“高龄”的枇杷树

本文字数:785

融媒体记者 朱海峰

又到了“南风树树熟枇杷”的季节,浑圆金黄的果实,清甜微酸的口感,一树树熟透的枇杷着实招人喜爱。

每一棵枝叶硕大的枇杷树背后,都自带“流量”。那是一段段成长的故事,经岁月的发酵,最终酿出一树树的甜美。而北新镇介英村16组农户施辉宅前的几棵枇杷树,则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第一眼,便会惊艳于它的高大。足足七八米的高度,把普通枇杷树远远甩在身后。满树金黄的果子,繁盛到几乎没有留白。盘根错节的虬枝与蘖根,诉说着岁月缓慢划过的痕迹。

像这样“亭亭如盖矣”的枇杷树,施辉宅前共有四棵。施辉说,五六年前,南师大的一位张教授来启东作林木资源调查,见到他家的枇杷树,如获至宝。经一番勘察之后,张教授得出结论,这几棵枇杷树的树龄为148岁。放眼整个江苏,它们都算得上是最“高龄”的枇杷树。

施辉的回忆,印证了张教授的判断。这几棵枇杷树,是施辉的曾祖父种下的。施辉的祖上是侍弄苗木的好手,尤擅种植枇杷树。到了他祖父这一辈,更是发扬光大,不仅自己种,还带着村民一起种,200多棵枇杷树,让当年“枇杷村”的美誉远近闻名。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一段与枇杷树相连的红色记忆。抗日战争的那些年,日本鬼子时常进村,施辉的祖父便和村民们爬到枇杷树上躲起来。在夜色的掩护下,浓密的枝桠密不透风,连手电筒光也照不进去。在枇杷树上,村民们躲过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扫荡。

光阴荏苒,到了施辉这一代,他依然是全村种植枇杷树的领头人。较之祖父辈,施辉更专注于新品枇杷的培养。他说,那些老树上的枇杷都是传统的“黄沙”和“红沙”,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口感的追求。他和村民一起,种植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新品枇杷树,奉献出了更鲜甜清冽的口感,然而在气场和“流量”上,较之它们从历史中走来的“前辈”,自然逊色不少。

那些老树,2000年被上海一家庄园买走。如今,150多岁“高龄”的枇杷树,只剩4棵。

(扫码看更多)

施辉和他家的“高龄”枇杷树。 阿诗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