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市场主体万事好通万事满意
——我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解读
融媒体记者 钱爱仁
开办企业“全程无纸化、不见面”;实行项目审批“前延”服务;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5月16日下午,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推出66条“万事好通·益启企”启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释放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城市投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此次制定出台的《启东市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分为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旨在促进市场主体“活之又活”,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服务企业发展“好上加好”,优化扶持政策“实而更实”,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和南通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来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理念,将营商环境建设向纵深推进,试行并推广了一批改革举措。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能够让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据介绍,为制定相关政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统筹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把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等会议议题,多次组织专题学习和深入研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对营商环境提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政策起草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逐条研究会商,并进行合法性审查,最终形成66条干货满满、诚意十足的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我市在整个政策举措研究制定过程中,推动政府由“管理者”到“店小二”“服务员”的角色转变,坚持服务理念、注重用户体验,始终以企业期待和诉求为导向,设身处地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每一条都体现了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和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坚定支持。
五个突出涵盖“全生命周期”
突出“客户为王”、全周期全过程服务、高效便捷、精准惠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细读66条举措,这五个突出扑面而来。
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各部门主动作为。汇聚33个职能部门和单位惠企便民举措,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企业开办、审批、服务、监管等“全生命周期”需求,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服务。比如,在企业开办阶段,实现“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做到“全程不见面、材料免提交”。在企业运行阶段,推出出口退税“快审快核快退”和“一月多退”、搭建惠企政策平台、强化人力资源保障等多项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66条举措中,涉及取消和减少办事环节、减少申请材料、压降工作时限的有36条。比如,第22条“深化数字化联合审图”。以往项目建设审图繁琐,特别是一些大型工程、复杂项目,既涉及行政审批部门,也涉及第三方服务,审图时间长、环节多。现在深化数字化联合审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互联网+数字化审图系统”,实现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联通,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跑路,大型工程图纸审图时间压缩在10个工作日内,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问政于企、问需于人。此次推出的一系列精准惠企举措,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优惠。比如,第47条“搭建惠企政策平台”,整合现有线上线下政策服务平台,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
此外,此次政策注重保护中小企业和投资者享有平等权利。比如,第38条“增强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竞争力”,对20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预留30%以上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专项督查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市在研究制定政策出台的同时,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六组”,要求市各业务主管部门加强政策举措业务培训,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并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专项督查。
同时,畅通企业家反映问题渠道,设立投诉热线,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效能办组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效果督查专班,针对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开展明察暗访,定期进行通报;适时跟踪曝光在服务企业过程中推诿扯皮、消极应付等行为,确保66条举措在启东全市域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对‘万事好通·益启企’66条举措详细解读,并推进落实,让市场主体在启东万事好通、万事满意,使‘万事好通·益启企’逐步成为社会认可、有影响力的营商服务品牌。”市发改委主任王峰华表示。
“我们将想实招、出实效,推动行政审批简而再简,服务发展好上加好。”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陈卫丰表示。今年将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综合标准化政务服务体系,形成以市政务服务大厅为龙头,14个镇便民服务中心为基础、261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延伸的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此外,“南通百通”启东频道将接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中能在移动端办理的事项,建设“南通百通”启东频道惠企服务专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搭建惠企政策直达平台,共同打造最优的政务服务、一流的营商环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