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1年12月22日

十年投入20多亿元,我市建成高标田67.93万亩,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逾33万吨——

零散低产田变身高产富民田

   本文字数:1481

融媒体记者 姜斌

通讯员 王晓峰 龚伟杰

初冬时节,行走在我市农村,农田连片,小麦探出绿油油的叶子,纵横交错的河沟水清岸绿,整洁的乡间道路上农机欢歌……

2011年以来,围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收”主题,我市宏观布局、统筹推进、科学开发,将零散田块建成67.93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破解农田“地搁荒、杂散乱、低产出”之“三忧”,实现农业“根基实、粮食丰、收益多”,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高产田”破解田地荒

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导致部分农田无人耕种,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为此,我市持续10年,投入20多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推出一系列政策扶持家庭农场、种田大户,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化解困扰多年的农田抛荒困局;针对废沟呆塘较多,农田水系遇水易涝、遇旱成灾的旱涝隐患,我市规划整治2万多条河、沟、渠,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稳产高产。

借助迅猛拓展的“高标田”,全市总计诞生726家规模家庭(合作)农场、1205个各类农民合作社和66家南通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2021年粮食总产逾33万吨,稻麦规模种植面积、总产与水稻单产、总产稳定增长。同时,我市依托“高标田”,先后成立250多家果蔬及水产基地,辐射面积4万多亩。

“少了零散,多了连片;少了散户,多了农场;少了劳力,多了机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用“三少变三多”形容我市农业生产新气象。“高标田”变身高产田,陆健欣喜地介绍,2021年,我市以稻麦为主的大宗农作物亩均产出超2500元,以果蔬为主的特经产业亩均产出逾1.5万元。

“饭碗田”代替“杂散乱”

走进北新镇普东村,5年前建成的1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产出最为可观的标杆家庭农场。农场主、全国劳动模范于冬娟感慨道:“农业设施全,国家政策好,粮食产量高,我们农场连年稻麦亩产超吨。”

多年来,我市通过压缩原先一家一户“杂散乱”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大力培育种植大户,累计在粮食规模种植领域扶持、培植602个家庭农场,38个合作农场和1100个种粮大户。陆健告诉记者,2021年,上述三大粮食产销主体种植的粮食面积达到38万亩,产量占据全市稻麦总产99%的份额。

创建“饭碗田”,奖扶有温度。2015年起,我市持续出台涉及兴办家庭(合作)农场、连片规模种稻、购买大型农机等方面的奖补政策,投入资金总额突破5亿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没有机械化,难保“饭碗田”。2017年,我市一举成功创建“江苏省粮食全程机械化县(市)”,目前,全市所拥有的各类耕作式大中型农机已达630台(套),还装备了430台联合收割机和200台(套)大型粮食烘干机。有强大农机作支撑,规模种粮用工锐减、成本大降、产量提升、质量保证,进而连年稳产高产,端牢了“中国饭碗”。

“富民田”解忧低产出

“高标田”变身“富民田”,惠萍镇东兴镇村就是其中一个缩影。4年前,村党总支以1050亩“高标田”为依托,创建“隆升和谷物合作社”,稻麦亩产连年超2000斤,除了为村民带来每年70万元的租金收入,还雇佣50多个劳力帮助二次增收,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

我市以丰产“三田”,实现“三少”变“三多”,其最为显著的综合效益,体现于大幅提高了全市20多万流转土地农户的租金收入。以年均亩租金700元计算,净增总收入就高达4.7亿多元。同时,全市每天数以万计的村民进入规模农业基地务工,年增收更超出10亿元。对此,海复镇均里村村民陈再福时常感叹道:“自家4亩地租从每年200元涨到800元,老两口进农业基地一年再进账三四万,这好日子,全沾了‘高标田’的光!”

建设“高标田”,成就新农民。这些年里,我市因“高标田”而诞生了总计1600多个骨干种粮大户(农场、合作社),连年获得亩均500元以上的净收益。

目前,我市总计建成的67.93万亩高标准农田中,符合“高产田”“饭碗田”“富民田”特性的比例已达八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