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21年08月30日

走近记忆

马蜂窝

   本文字数:1050

沈晖

放了暑假,孙女吵着要到乡下玩玩。上午刚到家,孩子就饶有兴趣地拉我去捉知了,找马蜂窝。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这暑热难挡的夏日,年近六旬的我也不比当年,知了在高高的树上捉不到,尤其是当年司空见惯的马蜂窝,现在更是销声匿迹。

记得在七十年代启东农村,人们住的大部分是茅草屋,房檐下椽子竹管筒正是马蜂筑巢的好地方。一到夏天,一个个倒挂蘑菇状的马蜂窝随处可见,马蜂绕着它上下飞舞,实在有点吓人。这正如唐代诗人岑参所描述“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虽说人不碰马蜂会相安无事,事实上人们被蜂蛰常有发生。记得一年盛夏的上午,我见家中猪草没了,就拿着竹竿到西泯沟搅蕰草。谁知,竹梢不小心碰到沟旁棕榈树上的马蜂窝,一群马蜂就没头没脑向我扑来,吓得我抱头鼠窜,慌乱中躲进家中。这时,我的脸颊、耳朵已被蛰了好几处,感到火辣辣的疼痛。用镜子一照,只见脸颊、耳朵已经肿得发直,像猪八戒似的,蜂蛰的小孔清晰可见。父亲见状连忙用酱油、醋给我涂抹伤口。

马蜂因蛰人而不受欢迎,因此人们消灭它的方法也有多样,有的晚上用长竹竿捅蜂窝,有的在长竹竿绑着浇上火油的玉米秸秆,点燃后再去烧死它,真是无奇不有。

然而,马蜂窝也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等功能。因此,那时药店以每只蜂窝2分钱公开收购。孩提时代,家里十分贫穷。我上小学时,一年四季衣兜里还倒不出5分钱。为了能买上几本小人书,我就利用早晚时间与伙伴小飞一起穿着长袖衣裤,戴着帽子、口罩、手套,拿着长竹竿去捅马蜂窝。看到蜂窝,就轻轻伸出长竹竿将塑料袋罩上蜂窝、突然猛力拉下,然后把随带的开水迅速浇上落地的蜂窝,再将蜂窝装入布袋。

那时蜂窝挺多,有时一间屋上有几个,一个晚上能捅到二三十个,第二天换来五六角钱,我俩常常高兴得连蹦带跳。当然,我也出过几次洋相。有一次我被蛰上嘴唇,翘起的嘴角几乎成了《西游记》中的“牛魔王”,但是为了能交上学费、买上学习用品,只好继续铤而走险。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七十年代末,农村茅草屋逐渐被砖瓦结构的平房所替代,马蜂窝也日益减少,偶尔看到瓦房的屋檐下杉木椽子头上有。尤其是进入21世纪,当地家家户户翻建了楼房,外墙面还贴上色彩斑斓的瓷砖,更使马蜂筑巢难上加难,以致它们另辟蹊径而藏而不见,迎来的却是燕子衔泥,筑巢于房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农民富裕幸福、社会生态文明的象征。人们喜欢燕子,燕子窝由此也得到人们珍爱,谁也不会去捅它。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经济也富裕了,先后盖楼、市区买房,当年捅蜂窝的故事也就成了尘封的记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