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4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周末特刊:记忆
2014年03月28日

缅怀先烈,王鲍精神代代传

   本文字数:963

如今,在王鲍镇聚星镇南首一条农路的西侧,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纪念馆悄然而立,安宁肃穆。“王鲍烈士纪念馆”以及馆前王澄、鲍志椿的两尊塑像格外醒目。塑像上,王澄和鲍志椿依旧并肩屹立,王澄气宇轩昂,手持望远镜远眺前方,戴眼镜的鲍志椿,左手靠在王澄的右肩,反剪于身后的右手握着军帽,两人目光炯炯直视前方,似乎在热烈商讨着“反清乡”的军机……

王鲍镇人大主席黄豪杰介绍,1986年,当时的王鲍乡决定采取募集资金的方式建立烈士纪念馆。王鲍乡政府的机关干部、企业、共产党员、中小学生共筹集资金7万余元。1988年,王鲍乡人民在聚星镇南首为两位烈士建起了塑像。1989年,建立了纪念碑和纪念堂。记者看到,纪念堂中陈列着王澄、鲍志椿烈士的遗物、王鲍乡抗日志士的名单和照片,其中有一首后人的悼诗:王鲍雄风婉在,墓园松柏常青……

烈士纪念馆管理员陈介兴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来,烈士的许多亲人故友从外地前来凭吊。王澄的亲弟弟王荣曾携妻儿来此扫墓。鲍志椿的妻子王韵清也曾带着女儿鲍浪来到此地,祭扫结束后,她们在留言簿上题词:“以王鲍精神建设王鲍!”曾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的姚力、来自崇明的茅西千老人,还有海门一位陈姓百岁老人等等,都是两位烈士生前的战友。每每来到此地,老同志们总是久久凝视着那些发黄的照片,迟迟不愿离开。

每年清明节,市镇机关干部、王鲍镇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都会来到王鲍烈士纪念馆敬献花圈,悼念先烈。王鲍镇还组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等来此集中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王澄、鲍志椿烈士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祖国牺牲了一切,他们是我们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学习的榜样!我们也是热血澎湃的年轻人,在农村工作不能自甘庸俗,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大学生村官、27岁的庙桥村党总支书记施豪杰表示。

68岁的高飞昌是王鲍镇老干部党务工作者、关工委书记,他已经扎根基层整整48年。他当过文化站长、村支部书记、镇长、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为百姓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好事。退休后,高飞昌也没有闲下来,把王鲍镇的关工工作主动承揽下来。8年来,他组织形成了一支300多人的“五老”志愿者队伍,通过举办校外教育辅导站、结对帮教、家长广播学校、送法进学校等活动,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失业青年。“王鲍镇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我要继续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余热,让王鲍的烈士精神代代相传。”高飞昌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