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5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21年05月10日

启东籍中国好人、杭州市下城区住建局副局长杨利平,无论身处何处,不忘责任与担当——

用行动守护初心

   本文字数:1387

融媒体记者 黄欣美

杨利平的手机坏了。敲敲,拍拍,反复按开关键,还是黑屏。这可急坏了杨利平,“有事联系不上我怎么办?”多年来,无论白天黑夜,他的手机从不关机。这个号码,无论在部队,还是转业后在地方工作的单位,都是上上下下的免费“急诊热线”,拨打者不知其数。

1991年,杨利平自家乡启东市寅阳镇常乐村应征入伍;2017年,转业来到杭州市下城区住建局。虽经两段不同经历,但他从未松懈倦怠过,始终初心不改。

救人是几句话便能说清的“小事”

2012年大年初一,在老家休假的杨利平驱车来到启东市圆陀角风景区。“高空滑索缅甸桥”,是景区新建的一处体验式景点,当天,不少大胆的游客走上铁索桥,体验一把刺激感觉。一名女游客走到桥中间时险情突然发生了,铁索桥桥面倾覆,4名游客跌入3米多深的水中,还有4人紧拉着铁索悬挂着大声呼救,离水面只有1米左右。

眼见4人仰面浮在河中央,时任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营房科科长的杨利平一边吆喝着让周围的人赶紧打电话求助,一边准备纵身跳入湖中。但瞬间的冲动之后,他看到,正在湖中心挣扎的落水者离岸边有三四十米距离,尽管自己会游泳,但跳水救人,最多恐怕只能救出一名游客。

“他们还呛了水。”这下杨利平彻底急了,看到人工湖的北岸停靠着一只竹筏,便纵身跳上竹筏,径直划向河中央,两米、一米……竹筏终于靠近了一名女游客,杨利平把她拉上了竹筏,吊悬在铁索上的一名男游客,踩着杨利平的肩膀也上了竹筏。

问起杨利平是如何忍着刺骨的寒意救人的?杨利平觉得在那样的紧要关头,“救人是‘应急反应’”。因为在他看来,那就是一件几句话便能说清的“小事”。

“钉”了10年的“疮疤”终于揭了

2017年,从部队转业的杨利平被分配到杭州市下城区住建局,主管拆迁、危旧房改造、城建基础建设等工作。

瞬间,一腔热血凉了半截。“机关单位和部队不同,无论是环境还是工作经验,我都是一名新兵。”初来乍到的杨利平一面过“生活关”,一面在领导和同事的期待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城北体育公园是杭州市的一块“绿肺”,但在公园中心湖北侧,有一幢老旧的5层红房子。这幢老旧红房子是一家省级企业的办公楼及职工集体宿舍。根据杭州市下城区建设局和该公司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明确在2007年12月底前彻底腾空并完成土地移交。然而,由于25户职工与所在单位交涉的居住等问题迟迟未达成共识,以至于住户拒绝腾房,该幢楼的搬迁工作不得不被迫停滞。这一停就停了10年之久。

杨利平把25户职工召集起来,现场办公。45天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该楼腾空拆迁大结局,“钉”了10年的“疮疤”终于揭了。打开工作局面的杨利平,又一鼓作气在老小区改造中创造了“一台电梯38天交付使用”的速度。就这样,“门外汉”生生变成了“十八般武艺皆通”的“老法师”。

“我想尽微薄之力给他们带去一束光”

入选中国好人的杨利平,始终坚持做公益的初心,除了每年把启东市美德基金会所给的慰问金捐赠外,他还用自己的工资默默地资助着一名贫困大学生。

2018年7月,杨利平看到媒体上刊登的一则浙江省龙游县一名贫困大学生遭遇困境的新闻。他决定亲自去看看,“孩子穿得很单薄,脚趾头从破旧的鞋子里露出,脸上生着大大小小的冻疮……”看到这些,杨利平心里翻江倒海,回到杭州后不久,他主动联系当初发起公益行动的媒体,表示愿意定向资助那名贫困大学生。2020年,受资助的那个贫困大学生通过当地爱心组织想面谢杨利平,杨利平拒绝了。

“以初心为灯,以使命为舵。”杨利平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