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裕德隆公司工业化、标准化生产食用菌,销量占上海两大农贸市场的七成——
高级“套房”种菌菇
本报记者 宋词
11月16日上午,在王鲍镇久西村的裕德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将熊掌菇装车发往上海沪南路和曹安路两大农贸市场。“单单是熊掌菇,公司一天的销售额超5万元。”公司总经理胡锦裕介绍。
印象中,菌菇养殖都是在低矮的塑料草棚内,里面黑漆漆、潮湿、暖和。然而在裕德隆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高大、宽敞的工厂化培育,里面用模板架起了一间间“套房”。而在“套房”内的一盆盆培养土上,布满了草菇、双孢菇、巴西菇等千姿百态的菌菇。其中,熊掌菇特别引人注目。该菇形如一只汤碗,比成年人两只手掌的面积还要大,不愧为菌菇中的“庞然大物”。
“塑料大棚里的菌菇,生产周期长、产量低。”胡锦裕说,10000平方米的厂房内共建了32间菇房。每间菇房均有恒温控制、蒸汽消毒、通风换气等功能,从发酵到拌土、上料、覆土、下料,全程机械操作,自动化程度达到95%。而且种植期间不喷洒农药,是实打实的绿色食品。
“别小看了这些菌菇,无论是品种还是种植技术,都可谓‘高大上’。”胡锦裕介绍,公司成立了研发部,引进食用菌专业的研究人员,并与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研究合作关系。2011~2012年,公司派员远赴荷兰学习双孢菇的栽培种植技术。经过专业培训,该公司员工熟练掌握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自动化作业。通过对光线、温度、湿度、空气的调控,模拟食用菌在野外自然生长的条件,实现了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公司的主打产品草菇、熊掌菇,均为国内首创。”胡锦裕说。
熊掌菇是去年开发成功的新品,整个开发历时9年。2006年初,胡锦裕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在福建选种试种,公司还在台湾建立了科研团队,专门负责研发新品菌菇。第一批研发出来的熊掌菇口感虽然好,但是营养价值不高。科研团队不断改进、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珍贵食用菌——熊掌菇。熊掌菇的菇形硕大、肉质肥厚、营养价值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熊掌菇一推向市场就受到了广泛青睐,每斤售价达150元。”胡锦裕说。
如今,裕德隆公司在上海声名鹊起。除熊掌菇外,其他菌菇每天在上海的销售量有4000多斤,销售额超5万元,约占上海沪南路农贸市场和曹安路农贸市场的七成。同时,公司在京东、淘宝也有自己的店,日销售额约2万元。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公司除了采用小麦秸秆作为菌菇培养基料外,还把菌菇养成后本应废弃的营养土加工制成有机肥,用这些有机肥通过叠加种植方法在温室培育蔬菜,这些蔬菜在本地市场十分抢手。“接下来,公司计划尝试在玻璃温室里培育蔬菜。玻璃房的采光虽然好,但不能保持恒温。将恒温问题解决后,就能种植出更好的蔬菜,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出健康。”展望未来,胡锦裕充满信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