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五版:专版
2020年04月10日

苏州“三大法宝”的内涵实质和时代价值

   本文字数:13212

◆核心提示

 

苏州“三大法宝”是新时期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典范。其核心内涵可以概括为“四种精神”,即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其精神实质就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和创新发展。对党忠诚是其灵魂所在,为民服务是其价值旨归,敢为人先是其鲜明标识,勇于担当是其政治品格,创新发展是其不懈追求。其时代价值就在于她不仅属于张家港、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属于苏州、江苏,更属于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新时代苏州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精神富矿、源泉动力和标杆示范。

一、苏州“三大法宝”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甚至是从无到有的华丽蜕变:张家港成长为全国文明之城并连续15年稳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3名;昆山成长为科创之城并连续15年稳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苏州工业园区成长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新城,连续3年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一。以她们为代表,今天的苏州,以占全国不到0.1%的土地、0.7%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全国7.7%左右的进出口总额,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发展前列,经济发展、开放创新、城乡一体、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等领跑全省、全国。为何她们乃至整个苏州总是能够率先全国不断发展,总是能够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总是能够正确选择更高目标并勇往直前?其深层动力和制胜之道就在于苏州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

一、苏州“三大法宝”的基本内涵

(一)“张家港精神”及其精神内核

“张家港精神”是指“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是1992年1月7日,时任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在市委常委会上提出来的。

1992年的张家港,在苏州下辖县市中发展尚处于落后位置,市委为鼓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在“苏南方阵”中争先进位,提出了用3年时间实现“三超一争”的宏伟发展目标,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为了给大家鼓劲,把原“杨舍精神”升华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16字“张家港精神”。

“张家港精神”虽然只有4句话16个字,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影响深远。其中“团结拼搏”是基础,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精气神,即团结起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开创大业;“负重奋进”是要求,即肩负重任,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奋勇前进;“自加压力”是动力,即自立自强,自我加压,不留后路;“敢于争先”是目标,即心想长远,永不满足,敢闯敢干,敢争第一。

“张家港精神”是一种不忘初心使命、扛起责任担当的精神。作为主政一方的党委,就是要一马当先为人民谋幸福。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人民所期,因此地方党委要扛起担当,领导和团结广大群众,同甘共苦,一起拼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张家港精神”是一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作为担当地方发展重任的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发展落后的现实,不惧困难,勇挑重担,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魄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胸怀引领地方发展。“张家港精神”是一种敢于自我加压、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心骨的党委、政府,站位要高,眼光要远,要敢于给自己施压,谋划发展的最大可能目标。“张家港精神”是一种不甘落后、追求卓越的争先进位精神。作为地方发展规划师与谋略家的党委、政府,要有敢创一流、永不满足的精神,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对人民高度负责、严于律己、自觉奉献。归根结底,“张家港精神”强调的是党群团结,齐心协力,抓住机遇,努力拼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创先争优。

正是在“张家港精神”的鼓舞与激励下,张家港的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有胆有识地“闯”,闯出了一条城乡可特续发展之路;分秒必争地“抢”,用最短时间和最快速度抢建成了保税区;千辛万苦地“拼”,拼出了“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脚踏实地地“干”,干出了连续15年保持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前3名的骄人成绩。也正因为如此,“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最终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的首肯。1995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为“张家港精神”题词;在2018年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张家港精神”塑造者、张家港原市委书记秦振华同志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二)“昆山之路”及其精神内核

“昆山之路”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昆山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走出的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这条路催生了“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精神。在其激励下,昆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业县逆袭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并连续多年岿然不动,创造了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榜首的传奇。

“昆山之路”核心要义是“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

“艰苦创业”是“昆山之路”的目标与路径,其中“创业”是“昆山之路”最初朴素的目标,“艰苦”强调的既是现实也是精神状态。“昆山之路”实质上是一条始终坚持“唯实、扬长、奋斗”的持续创业之路。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苏州“小六子”的昆山依托紧邻上海的地理优势,创造性地提出“要发展,靠上海”,通过与上海“攀亲联姻”,建立分厂,同时积极引进军转民的“三线”企业,迈开了由农转工的艰苦创业第一步。后受国家沿海开发开放战略启发,昆山人解放思想,“不等、不靠、不要”,坚持“富规划、穷开发”,自己创业,自费建设开发区,成功走出了一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创业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人依然创业不停步。正以“从头越”的气魄,瞄准国家标准,构筑改革开放新优势,奋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特征,体现昆山特质的争创“强富美富”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之路。

“勇于创新”是“昆山之路”的内核动力。“昆山之路”实质上是一条“敢想、敢当、敢干”的持续创新之路。一条“昆山之路”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唯一)自费开发区”“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第一家县级市台商协会”“全国第一家县级留学生创业园”“全国第一条跨省、市轨道交通工程”“我国首个在国际上立项并发布的柔性显示国际标准——昆山维信诺公司的柔性显示国际标准”……进入新时代以来,昆山抓住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主动参与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不断集聚人才科创“最强大脑”,为科创之城引入“源头活水”,促进产业发展迈上新高端。一路上,昆山人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不断开拓进取。

“争先创优”是“昆山之路”的永恒价值旨归。“昆山之路”是一条一往无前、勇于攀登、永创一流的持续“争先创优”之路。凭看对“争先创优”的执着追求,昆山永远谋划超前,永远快人一步:第一个创建自费开发区、江苏省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昆山综保区企业开出全国内销第一张增值税发票……正是这些从未停止的“争先创优”,推动昆山成功由内转外、由低转高、由大转强,不断转型升级,实现了从“昆山加工”“昆山制造”到“昆山智造”“昆山创造”的转变和从“世界加工厂”到“世界办公室”的转型,支撑着昆山始终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昆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试点的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石,奋力推动“昆山之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三)“园区经验”及其精神内核

“园区经验”是指“借鉴、创新、圆融、共赢”,园区人在25年艰苦创业、先行先试、敢于突破、聚力创新,勇挑改革开放“探路尖兵”历史重任的奋斗历程中,与时俱进地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即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

“借鉴”体现的是园区开发模式,是指学习借鉴、取人所长,并不断超越自我。园区建设之初衷,就是想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经验,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开发,园区从一开始就倡导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看到并敢于借鉴他人的长处与优点。为此,当时苏州市政府园区筹备组下面专门设立了园区借鉴办。当然,各国国情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不同,发展特点也必然不同。因此,借鉴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依据国情特点,有选择地、灵活地、自主地借鉴。园区当年就是立足自身实际借鉴了新加坡在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与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今天,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中国开发区的“领头雁”,但依然保持着博大的胸怀和归零的心态,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主动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继续借鉴世界一流园区的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前进航向,不断创新创优、迈向卓越!

“创新”是“园区经验”的内核,是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致求美,不断追求卓越。从建区伊始,园区就不受传统模式的羁绊,摆脱惯性思维的影响,不断创新战略、思路、理念和模式,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创新。比如在体制方面,从制约权力入手,一开始就把经济权力集中到一个财会中心,提高管理效能,防止滋生腐败;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将部门权利剥离,分管领导可以协调不分管的条线部,形成良性的部门互动门机制。从择商选资到土地集约利用,从一体化规划到提升产业门槛,从首家中外合资办学试点到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风险投资基金,从中国首个综保区到中国首个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政策试点区,从中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到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园区创造了许多个国内第一。也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创新,推动着园区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转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转向“园区创造”。

“圆融”是“园区经验”的发展理念,是指开放融合、亲商为民、利益统筹,不同人群和谐相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辞源》对“圆融”的解释是“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园区在其快速发展的历程中,吸引了全球的资本,招来了世界各地的大型企业,同时也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他们文化各异、价值理念不同、生活习俗千姿百态,要在一个开发区中和平相处,最为重要的是有博大的胸襟、包容的情怀,大家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在园区多元化文化并存环境中,大气的园区人渐渐养成了圆融的理念,明白唯有圆融才能和平共处,唯有圆融才能共建共享,唯有圆融才能合作共赢。园区25年的发展事实业已证明了圆融的魅力。截至2018年底,园区已实际利用外资312.7亿美元,累计引入外资项目4000多个,其中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累计落户项目156个。

“共赢”是“园区经验”的发展目标,是指园区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更要实现产业与城市、经济与政治、发展与生态、社会与民生、国际与国内等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共同发展。唯有共赢才可协调,唯有共赢才可持续。今天的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一个拥有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同时也是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新城。她是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中国首批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试点、中国首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实现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统一。

统观“园区经验”,“借鉴”是“园区经验”的开发模式和手段,“创新”是“园区经验”的动力与源泉,“圆融”是“园区经验”的发展理念和内核,三者互相联系、互为支撑,共同指向了“共赢”这一“园区经验”的目标与价值旨归。“园区经验”伴随着园区开放创新实践不断丰富升华,凝结为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从“学习借鉴”到“品牌输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园区制造”到“园区创造”,从“先行先试”到“示范引领”,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壮丽事业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更需要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需要充沛顽强的斗争意志,也更加需要与时俱进传承“园区经验”,弘扬园区精神,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二、苏州“三大法宝”的核心要义

回顾“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内涵,虽然她们都是从各自实践中孕育而成的时代精神,有着鲜明的精神特质,但都是苏州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践行初心使命的不懈追求在苏州大地的共同写照,是苏州党员干部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创造性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机统一的共同写照,有着共同的政治根基,体现共同的精神要义和实践特征。

(一)苏州“三大法宝”的核心要义

苏州“三大法宝”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四种精神”,即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和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

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团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伟大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而且在实干中只有党群齐心、目标一致,才能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成就伟大梦想干成伟大事业。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园区经验”,她们之所以能始终处于发展最前沿,凭的就是党群始终团结、步调一致,以持续不断的加压奋进推动发展持续勇攀高峰。

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创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新特优就没有发展优势,唯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创新发展才能引领率先发展。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园区经验”,她们之所以能始终保持率先发展之优势,就在于她们敢于坚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勇闯“无人区”,敢于做“热血尖兵”,敢于答无解之问,能当第一的就决不做第二,始终保持敢为人先,敢拼敢闯的税气与勇气,以改革发展史上的无数个“全国第一”甚至是“全国唯一”,支撑着可持续的率先发展之路。

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的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改革的路上从不轻松容易。只有勇于坚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畏难、不言苦的担当精神,才能干事创业。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园区经验”,她们之所以长期稳居全国百强县前十,就在于当地干部群众始终秉承吃苦不言苦、处难不畏难、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担当精神,发展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一次次抢到先机、抓住机遇,通过不断创新平台、机制、体制、载体等,化难为易,推动着自身发展从低到高、从弱到强、从量转质,不断地爬坡上坎、迈上新台阶。

甘为孺子牛、造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党员干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好干部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怀为民之心,长谋为民之利,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旨,推动党的政策落地生根,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群众满意的实绩。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无论是“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还是“园区经验”,她们的居民人均年收入长期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是全国城乡差距较小地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均居全省前列,在江苏省内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其中昆山和工业园区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现代化试点,这一切成绩就源于当地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公仆意识,坚持以俯首之姿和赤诚之心,不断为民服务解难题。

(二)苏州“三大法宝”的实践特征

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生动写照。苏州“三大法宝”集中体现了苏州党员干部在党中央和省、市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下,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下所做的创造性实践探索,本质上是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坚决拥护和执行,是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的具体表现,是对党执政为民、发展富民理念的具体践行。

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的生动写照。苏州“三大法宝”激励苏州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开放创新,与时俱进,丰富苏州发展之路。正是基于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定执行,才使得苏州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不断开拓创新发展井产生了许多个“国内第一”,甚至是唯一”,塑造了苏州各地、各领域齐头并进、全面发展、整体过硬的发展亮色。

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写照。苏州“三大法宝追求发展的初心都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改革开放40年,苏州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却初心不变、使命不改,以钉钉子子精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豪情,不断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实干兴邦的生动写照,苏州“三大法宝”之所以引领苏州一路率先发展走在前列,始终是与其“不等、不靠、不要,敢想、敢当、敢干”“咬定发展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分不开的。40多年来,苏州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一任一棒传一棒,尊重规律、埋头苦干、不怕挫折、攻坚克难、团结协作,使“三大法宝”在接力中加速,在加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谱就了苏州发展新的篇章。

二、苏州“三大法宝”的精神实质

苏州“三大法宝”由“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共同构成,但当我们从改革开放史、共同建国史、党的历史和中华文明史的历史长河中审视苏州“三大法宝”,她就不再是具象化的“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她更属于苏州、江苏以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她不仅是苏州精神的体现、苏南模式的典范,还是江苏改革开放精神的具体体现、我国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地方实践和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是苏州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全息缩影。因此,自2005年9月开始,苏州市委、市政府将之概括为苏州“三大法宝”,并将之作为改革开放时代苏州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符号,将其升华为苏州党员干部共同的精神遵循和精神指引。苏州“三大法宝”的精神实质是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明于担当和创新发展。

苏州“三大法宝”的精神实质

对党忠诚

为民服务

敢为人先

勇于担当

创新发展

一、对党忠诚是苏州“三大法宝”的灵魂所在

对党忠诚就是要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于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事业,而且这种忠诚是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对党员干部的第一要求、一贯要求,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革命战争年代的人党誓词中就写明: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后来加上了“遵守党的纪律”“永远为党工作”等内容。进人历史新时期,又加上了“拥护党的纲领"“对党忠诚”等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要对党绝对忠诚,比如,强调“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强调“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强调“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服务人民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强调“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对党忠诚总是具体的、实践的。看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一是要看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否认同我们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否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及其事业坚定不移、始终如一,不管风吹浪打,还是坎河艰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站得稳、靠得住;二是要看在实际行动中能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推动党的政策落地生根;三是要看在实际效果上能否做到为党分忧、为党尽职、服务人民。

纵观苏州“三大法宝”,对党忠诚是其灵魂所在。苏州“三大法宝”不单体现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理想信念的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拥护,还体现了苏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看齐中央,看齐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创造性地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苏州大地落地生根,用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苏州实践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与魅力,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用发展实绩交出令党中央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二、为民服务是苏州“三大法宝”的价值旨归

为民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身体力行践行党的宗旨,为民造福。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至今从未改变。早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民服务,一是要有执政为民的情怀,二是要坚守人民立场,三是要有执政为民的实举。说到底,就是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与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对标对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纵观苏州“三大法宝”,为民服务是其价值旨归。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苏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将之具体落实到行动目标、行动部署、具体项目、具体实践中去。比如,“张家港精神”的雏形“杨舍精神”就强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昆山在全国最早提出“亲民、爱民、富民”理念并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第一导向。再比如,苏州党委、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推进发展惠民、文化惠民、生态惠民。苏州“三大法宝”价值核心所在就是要求苏州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发展实绩诠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三、敢为人先是苏州“三大法宝”的鲜明标识

敢为人先是党的精神谱系中红船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是因为敢为人先,中国革命才走出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革命胜利;也正是因为敢为人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才勇于突破苏联僵化模式,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路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敢为人先,第一是要有敢于争先的强烈愿望,第二是要有敢作敢为的勇气与闯劲,第三是要有敢于担当的品格,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敢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底气。敢为人先需要打破陈规、需要创新探路,但也绝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幻想。敢为人先需要的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需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说到底,敢为人先不仅是一种魄力与精气神,从本质上更是在发展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真正坚守与践行。

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敢为人先是其最为鲜明的标识。“张家港精神”强调“敢于争先”,“昆山之路”强调“敢想、敢当、敢干”“争先创优,“园区经验”强调“敢为人先”。因为敢为人先,张家港取得了全国第一个沿江建万吨级码头的开发权,争取到了全国第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因为敢为人先,昆山勇闯“无人区”,自费建设开发区和推动了出口加工区运作;因为敢为人先,园区创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模式,建立了第一个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开发区。因为敢为人先,苏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才敢于创“唯一”,勇于争“第一”,不断地勇闯“无人区”,敢做“无问之答”,敢提“无解之解”,从而使苏州得以始终走在全省发展的最前沿。进入新时代以来,苏州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继续以敢想不畏难、敢闯不退缩、敢干不懈怠,领风气之先的“三敢一领”精神,在探索推进现代化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敢为人先、争先创优,为人民群众“闯”出一番美好生活。

四、勇于担当是苏州“三大法宝”的政治品格

勇于担当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有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要主动作为、竞相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以实干实绩奋力交出优秀答卷。勇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党员干部是否有担当,一是要看面对矛盾是否敢于迎难而上,二是要看面对考验是否敢于挺身而出,三是要看面对责难是否敢于坚持真理。

纵观苏州“三大法宝”,勇于担当是其显著特征,贯穿整个苏州发展历程。困难面前最能看担当,面对当年“苏南的北大荒”和苏州“小六子”,张家港和昆山两地的党干部没有逃避困难,而是迎难而上,奋起直追。考验面前也最能体现现担当,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创新,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问题,会受到旧观念桎梏,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很多,有的风险甚至世所罕见。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苏州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凭着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干出了“农转工”“内转外”“大转强”的苏州发展之路!进入新时代,苏州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更多、更大,这必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尤其需要苏州党员干部有直面矛盾的勇气,有勇于担当的精神,砥砺意志品格,锤炼过硬本领。各级党组织要为那些勇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使勇于担当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使勇担当、敢作为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

五、创新发展是苏州“三大法宝”的不懈追求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眼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纵观苏州“三大法宝”,支排其始终率先发展的正是对创新不懈的追求。张家港因为创新发展思路取得了了我国第一个沿江建万吨级码头的开发权,昆山因为创新发展平台成为我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拥有自费开发区的县级市,苏州工业园区因为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第一个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开放模式样本……创新是苏州“三大法宝”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正是因为苏州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发展方式、发展举措,发展平台,发展载体,才使得苏州始终得以保持研判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开发建设有新成绩,可持续率先发展,支撑着苏州及其辖下各县市得以步步领先。

三、苏州“三大法宝”的时代价值

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塑造的一种时代精神,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生动力,是苏州的市魂和传家宝。她不仅是具体的、生动的、实践的,同时也是普遍的、永恒的,是涵养苏州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和为民情怀的宝贵财富。实践证明,苏州“三大法宝”不仅在过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的今天,对苏州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苏州勇当“两个标杆”、奋力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苏州“三大法宝”是新时代苏州广大党员干部砥砺初心使命的精神富矿

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个百年”的冲刺期和“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期,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按照中央部署,全党上下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要求全体党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去查问题、抓落实。而苏州“三大法宝”正是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州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与标杆,是激励我们砥砺前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苏州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传承、弘扬好苏州“三大法宝”,弘扬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创新发展的精神,不断砥砺初心使命,铸就新时代苏州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为苏州广大百姓高质量的幸福生活继续奋斗!

二、苏州“三大法宝”是新时代引领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源泉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苏州对照全国先进目标上海、深圳等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自主品牌相对缺乏、研发投入仍显不足、载体功能有待提升、资源环境约束巨大、经济金融凤险需要防范等。但从总体上看,苏州发展仍然走在全省前列,产业发展整体稳健、创新基础比较扎实、开发开放程度较高。苏州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40年中已经跑出了一棒好成绩,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苏州怎么办?怎么干?如何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实现好“为全国发展探路”中央要求和总书记对江苏的嘱托,如何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赋予苏州的重任,如何不负苏州人民的期待?苏州党员干部仍然使命在肩、责任重大。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苏州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传承、弘扬好苏州“三大法宝”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创新发展的精神实质,敢于解放思想,大力拆除思想“围墙”,放开干事“手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去有效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阻力,用创新思维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把握规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守住稳定、环保、安全、廉政的底线,从发展最紧迫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推动经济“高质量”、社会“高品位”、生活“高水平”,为苏州高质量发展和勇当“两个标杆”、奋力谱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链接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苏州“三大法宝”是新时代激励苏州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标杆典范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好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苏州也不例外。虽然改革开放40年中,苏州相对走在发展的前列,但是我们不能有盲目乐观思想,认为苏州发展基础好,只要稍微努力就能走在前列,不能有片面认识,简单地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更不能形成惯性思维和传统发展路径依赖,遇到新问题习惯“向后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诚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面对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日益复杂的改革环境,苏州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问题、新困难,苏州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传承、弘扬好苏州“三大法宝”,塑造出更多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标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