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0年0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专版
2020年02月21日

王鲍镇黄英村镇村干部“软硬兼施”,全村安全度过15天疫情“危机”——

隔离不隔心 战“疫”有温情

本文字数:1590

融媒体记者 黄欣美

2月10日上午9时,王鲍镇黄英村顾某正式宣布解除隔离。至此,全村25名隔离人员全部解除医学观察,紧闭了15天的宅门终于再次打开。

18日上午,记者走进黄英村,感受村子里逐渐回温的热情。村口处,几名工作人员正在为进出村民测量体温,这个被疫情“笼罩”半个多月的村子,正在逐步恢复往日的模样。

一场碰头会,讨论了4小时

直到宣布解除隔离的那一刻,黄英村党总支书记袁允辉已经连续在新冠肺炎防疫一线战斗了大半个月。这一刻,他给妻子发了条信息:“今天晚上,我可以回家吃饭了。”

自从镇上通知他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紧急会议后,他就和同事在村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怕影响家人,他托人将换洗衣服转交给妻子,想念女儿简单视频连线一下后又立马投入工作。他也成了一个被“隔离”的人。

对袁允辉来说,这场“战“疫”来得太快太狠。大年初二晚,黄英村村委会一间会议室里,前后脚赶来的镇村干部个个神情凝重。当天,也就是1月26日,该村一名顾姓村民被列入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黄英村,一下子成了全市关注的焦点。

“对武汉返乡人员如何排查?”“接触者实行哪种隔离方式”……一个个问题被提出来,一个个方案提出又被否决。直到第二天凌晨,方案终于敲定:密切接触者送到集中隔离点,其他接触者居家隔离。

袁允辉赶紧起身,接下来他迅速集合一支由村干部、党员组成的队伍,一系列措施立即跟上。1月27日早上7时,共排摸出密切接触者及间接接触者共25名,进入隔离观察状态。

一次“阻断”行动,只用了两小时

“老乡,请配合登记测量体温。”2月5日,在黄英村一居家隔离点,村党总支副书记顾霞说几句话就喝口水润润嗓子。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询问的电话会打到顾霞的办公室,有不少是来请求“通融”的,她语气和缓,但态度坚决。

大年初二晚上,顾霞一接到“疫情防控集结号”便迅速返岗上班,同其他村干部一起当起隔离人员的“守门员”。此后的每一天,她大部分是与同事一起蹲着马路边吃盒饭;家里还有一个念高中的小孩,丈夫也需要外出工作,一家人初二到现在就没有团聚过……

“刚收到隔离通知的那天,我整个人都懵了。”顾霞回忆道,开车回家的路上,她问了自己一连串的问题:宣传工作怎么做?隔离村民日常的饮食物资怎么解决?接下来的健康排查怎么做?

“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时充分体现出来了。”顾霞很有感触地说,村两委召开班子会议,召集所有村民代表和党员干部,把难题一个个摆上台面,一个个得到解决。早晨7时,25名隔离人员全部到位。同时,每家农户的门缝里都被塞进了一张防疫宣传单。

有几位年纪大的隔离人员想不通,打电话质问顾霞和其他村干部:“把我们隔离了,你们怎么保障大家的生活?”

与疫情相比,这些困难都好解决。隔离人员顾某家里有5只小羊,一只电话,就把饲料送上门;倪某喜欢吃海鲜,隔三差五去菜场帮他采购;蔡某对酒情有独钟,一条微信,黄酒、米白酒就到位……

一场群众战“疫”,持续了15天

居家隔离,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黄英村村干部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

体温测量怎么办?村里请乡村医生宋玉贤联合村干部组建了一支医疗小组,24小时对接沟通。偷偷出门晾晒怎么劝?村里组建了一支劝导小分队,24小时驻守巡查,遇到不遵守规定的便上前劝阻。消毒卫生怎么做?村里组建了一支由村干部、网格员配合协作的工作小组,每天上门消毒,保障环境整洁。

居民最关心的食材派送问题,镇村两级联合把关,每天定时“送货上门”。由于没有任何经验,村干部内心紧张到了极点。“第一天大家都手忙脚乱,盒饭没有打包好,菜汁都溢出来了。”黄英村有5个居家隔离点,比较分散。村干部们经常私车公用,还要帮他们代买生活用品。

一天天过去,村民的思想越来越统一。2月10日,时隔15天后,黄英村迎来了最后一名隔离人员的解除日。“这15天来,村里没有新增一个确诊病例,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谈起战“疫”防控,袁允辉掷地有声,“不管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我们都会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