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综合
2019年12月17日

吃苦耐劳扎根“油城”

——启东“铁军”戈壁滩上创奇迹(一)

   本文字数:1176

开栏的话

从东海之滨到天池澈水,从繁华都市到边陲草原,从北国冰封到阳光海岸……启东建筑大军挥师大江南北、征战长城内外,锻造出一支“铁军之师”。今年恰逢启东“铁军”进疆40周年,融媒体记者远赴新疆采访,带大家一起领略启东铁军战戈壁、铸精品的风采。

 

本报记者 朱蓓毓 陈凯华 王波 卢靓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全世界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发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克拉玛依市。

1979年,应新疆石油管理局的请求,南通市派出启东等5县建筑民兵援疆,启东数千建筑工人奔赴克拉玛依,创造了“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的神话。

当时启东建筑人到达克拉玛依市之后,发现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艰苦:漫天沙土,夏天特别热,住的是帐篷和地窝子,蚊虫比较多,休息不好,吃的也差。但是,启东建筑人没有退缩,他们放下行李就投入了紧张的建筑施工。

早期的克拉玛依城市建设格局是以方便石油生产和职工生活的矿区型城市,城市公共设施匮乏,居民居住条件较差。为了改变市民和油田职工的住房条件,启东建筑队伍主要任务是建设职工住宅楼。

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当时当地建筑队伍建一栋楼最少要二三年时间,而启东建筑队提出了“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的目标,当地人都不相信。原新疆石油管理局物资供应总公司基建科科长唐立俊亲眼见证了这个奇迹:“当时,启东建筑队伍在工人新村施工,不远处职工医院也在建一栋楼。我的印象特别深,他们建了2年。但是启东建筑队建造的住宅楼当年就竣工了,到年底时居民都搬进去住了。”

克拉玛依友谊路98号,现在是新疆油田公司行政事务中心的办公楼,楼前的两颗大榆树依然青翠。在这栋六层大楼左侧,一块建筑竣工铭牌仍然清晰可见。1985年,启东建筑队伍通兴工程队承建了此楼。

“这里面整片当时都是我们启东的建筑工人修建的,2号楼是保存得最完整、功能最齐全的,目前还在正常使用。”克拉玛依江苏商会副会长施振东满是自豪地说。施振东是原启东建工局通兴连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2号楼当时是新疆石油管理局总调楼,也是克拉玛依当时的最高建筑,时任石油管理局局长就在这里办公。

“当时没有基建设备,所有的施工材料都靠人工肩挑手抬。”施振东说,同现在建筑工地塔吊林立不同,当时工地上没有任何机械起重设备,重达二三百公斤的楼板都是由工人用肩膀扛上楼面的。而预制板则是用自制的平板车拉运到工地,两块板1000多斤,特别是在上坡时,拉车人弯成了一张弓,膝盖、手掌、脊背都被磨破流血,就这样硬生生地完成了现在不可想象的任务。此后,江苏人在克拉玛依有了“毛驴子”的绰号。

1985年11月,新疆石油管理局总调楼落成,作为当时克拉玛依最高、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基础施工时混凝土量特别大,整个大楼所用的混凝土全靠通兴工程队的工人们手工搅拌和用小车运送来完成,仅用了9个月完成了整座大楼的施工,创造了当年的建筑史奇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