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江海潮
2019年11月08日

花生熟了

本文字数:1371

周祖斌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以后,花生的叶子逐渐变得枯黄,慢慢凋落,又到了花生成熟的季节。

花生因其开花即生果,故称“落花生”,民间也叫“长生果”。花生春种秋收,一粒粒饱满壮实的花生种入土中,在温暖的土壤包容下,一周左右便会扎根发芽,并很快长出绿色小叶,慢慢地它们又开出丛丛小花来。花生的花很漂亮,杏黄色,好似轻巧的蛱蝶,总是羞涩地隐于簇叶之中。只是花期很短,朝放夕萎,却从花茎中长出一枚紫色的针来,一根顶端带着生仁胚胎的稚嫩而顽强的针,随着子房柄伸向大地母亲的怀抱。花生适应性很强,天干地硬,其耐心待雨;沙粒石子,它见缝便钻。为了使果仁不受细菌侵害,它那膨胀的针尖逐渐发育成带壳的长形果实。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庄稼人的心里,挖花生、吃花生是一件乐事。大人们扛着铁钯一路说笑来到地里,挖起花生禾,腰成捆挑回家。大人小孩搬出簸笈竹筛,一人一只小板凳围坐着,一起摘花生。父亲说花生好不好看禾就知道,果肥粒多的,禾必瑟缩,反之则清秀茂盛,因为土壤在结果期供给养分是有限的。

收回家的花生,晾晒干净后装进蛇皮袋里。父母闲下来的时候,会把它们分拣开来,个大饱满的,留一些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其余都拿去出售。个小空瘪的,平时拿来让我们解馋,没有长饱满的花生虽然吃起来香味打了些折扣,但有一种甜味在里边,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我曾一直以为,最香的零食就是花生。那种过口不忘的香,回味无穷,百吃不厌。小时候过年前,家里总会炒些蚕豆、山芋干和花生,父母往往会把这几样混放在一只大瓦罐里,但我们姐弟几人总是先挑花生吃,瓦罐里最后留下的只是蚕豆和山芋干。

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吃花生,是在上军校的时。只要晚上轮到我和来自苏北洋河镇的一名同学站岗时,他时常约我提前到小卖部买上一瓶两量五的白酒和一包炒花生。我们半夜里坐在学员队前面的花坛上,一边呡着小酒、吃着花生,一边聊人生、理想和爱情,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当手指从袋里拨出最后一颗花生时,一瓶小酒也被我们喝完了,两个小时也在不经意间溜走了。

一些名人也钟爱花生。唐代诗人郑愚写过“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唐代诗人张祜也吟唱“杜鹃花发杜鹃叫,乌臼花生乌臼啼”,全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花生的喜爱。鲁迅常在夜间写作,花生是他写作时的第一零食。他在《琐记》里写到,平日里得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国宴上就有一盘“大红袍”,用精选的东北花生炒制,颗颗粒大溜圆。尼克松吃了几颗,根本停不下嘴,而他用筷子又不熟练,结果夹了一颗花生到半途,掉落在西装上,把衣服都弄脏了。

俗话说得好,“常吃花生能养生”,花生享有“长寿果”、“植物肉”等美名,被誉为“十大长寿食品”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花生中含有丰富儿茶素,能起到抗老化作用。花生还富含能防止人体衰老的赖氨酸,有降低胆固醇,预防肿瘤形成的功效。花生的红衣含有缩短凝血时间的物质,有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

花生在世人眼中更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寓意。在新婚床上的被子里和枕头里面,放上花生、桂圆、红枣和栗子,一方面希望早生贵子,另一方面也希望生孩子要变着花样的生,男孩女孩都要有。

麻房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关于花生的谜语,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还有那些相伴于岁月的欢乐笑声,也一直刻印在记忆深处。吃花生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就像品味一种文化,品味一段日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