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9年09月11日

袁天治相亲记

   本文字数:1086

本报记者 黄欣美

9月9日临近黄昏,在近海镇爱民村9组,正准备生火做饭的村民袁天治,在村干部和左邻右舍的目光注视下,手足无措地起身又坐下,脸涨得通红。他感觉“中了埋伏”,没想到,说好的家访却成了“说亲”,村干部跟他拉了会家常突然就换了话题。

今年属马的他,第一次有人主动上门提亲,架不住大家的鼓励催促,袁天治终于行动起来了。虽然眼神不敢直视,还是壮着胆儿加了对方的微信。“我们是好友了,以后常联系。”得到对方肯定的回答,袁天治喜上眉梢。“感觉像做梦一样”,他狠狠掐了一把自己,“原来,不是做梦。”

袁天治今年30岁,母亲患有糖尿病并发症已动了2次手术,需要常年服药,父亲没有一技之长,以种田为生,全家年收入不足万元。看不到未来的袁天治像丢了魂,整日愁眉苦脸,终日以床为伴。

日子到底有多艰难?家里来客,因为没钱买鱼买肉,最好的菜就是炒鸡蛋,因为鸡蛋是自家养的鸡生的;隔天能洗一次自来水烧的热水澡,就是享受了……

转变发生在2017年4月份。有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个“客人”——村党总支书记黄建兵。黄建兵属于父辈,拉着袁天治的手说了很多知心话,更带来了解决燃眉之急的扶贫政策。袁天治一股脑儿地将自己的心酸倒给这位“老伯”,眼泪止不住地流。

逢年过节,米油一袋袋往家送,袁天治无法推辞,只好硬着头皮收下。村里联系落实村企对接单位上班,他学会了车床工技术。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工作一年工资就加了2次。

“你看,去年我在园区一厂里干活挣到了4万多元,4万多元啊,这以前哪见过这么多钱!”袁天治拿着小本本,一点一点算起了“致富账”。

各项扶贫的利好政策也一项项落实在袁家。村里联系单位为他父亲安排了工作;相关部门为其母亲办理了重残补助,一年有8000多元的补贴……“更感动的是,村里还想办法联系挂钩单位市财政局,为我家每季度送温暖。”袁天治说着说着,脸上笑开了花。他说,每天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压床板的时间没了。去年12月,袁天治一家脱贫了。

生活改善了,感情上也有了收获。由于工作稳当,小伙子长得也不赖,周边邻居、亲戚朋友说媒的还真不少。前些天,黄建兵跟袁天治约定去他家走访,并笑着暗示“要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于是,就有了一屋子人帮袁天治说媒的一幕。

袁天治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珍惜、感念“挖井人”的恩情。“等哪天结婚了,我请大家喝喜酒。”小伙子现场夸下了海口。

“那就一言为定,到时大家都要准备红包,不能白吃!”当天晚上,黄建兵在村干部工作群里发出了这样一段话,“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贫困户脱贫摘帽后,我们不摘责任、政策、帮扶和监管,将继续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巩固提升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引导群众自助脱贫,有效防止返贫。”

此话一出,迎来一片点赞。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