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2年1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A04版:【新周刊】时评
2012年12月28日

深论

“中国式焦虑”何以破解

   本文字数:1090

苑广阔

用专家的话说,压力过大,社会失调,究其根源还在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的发展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职场过劳,学业负累,家庭重担,情绪郁闷……过去的一年,这些是否是你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真实感受?“压力山大”是否成了你挂在嘴边的无奈调侃?当“你幸福吗”成了2012年最热门的追问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群体性的焦虑和压力。我们的压力从何而来?我们又该从哪儿寻找“减压阀”?(12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焦虑,当“中国式焦虑”像是一种疾病在人群中蔓延,它的背后,必然有来自个人、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原因。

焦虑人人都会有,或者是过去没有,现在有了;去年没有,今年有了。而处在国家和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人,所面临的情况必然会更复杂一些,所以患上“中国式焦虑”的人也就更多一些。以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上学的时候作业太多,焦虑了;考试的时候成绩不好,焦虑了;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焦虑了,找到工作以后工资不高,焦虑了;年龄大了买不起房子,焦虑了……

由此可见,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东西,成为我们焦虑的缘由。虽然从生理学上来讲,适当的焦虑对人并无大碍,但持续的、累加的、严重的焦虑,就会成为一种“负能量”,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和事业带来诸多困扰,剥夺我们对生活幸福的感受。比如焦虑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让人身心疲惫;比如焦虑可以让我们精神受到伤害,变得郁郁寡欢,焦躁不安。

明白了焦虑的来源,也知道了它的危害,那么纾解焦虑情绪的“减压阀”在哪里?用专家的话说,压力过大,社会失调,究其根源还在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的发展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就意味着,要想给社会成员“减压”,要想把他们从焦虑中解救出来,除了需要个体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减压、自我纾解之外,更需要从政府到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企业来说,现在的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只知道向员工要成绩,要效益,然后以金钱等各种物质条件作为交换条件,但是却长期忽视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没有形成健康、良性的企业文化。员工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工资越高,压力越大,焦虑越甚,那根心理上的弦早晚有支持不住、被崩断的一天。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小社会,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健康、良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种压力下产生的焦虑,就会得到有效地纾解。

站在政府层面来看,给所有社会成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环境,疏通社会底层群体往上流通的渠道,保证每个人都有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发展与成才的机会,让每个人的合法权利都得到保障,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缓解社会群体性焦虑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中国式焦虑”的根本之道。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