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2年12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A03版:【新周刊】纵深
2012年12月28日

舌尖上的中国

   本文字数:549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们吃饭时都在谈论《舌尖上的中国》。该纪录片悄然播出后即冲上新浪微博话题榜,在天涯论坛引起广泛热议,受关注度超越所有热播电视剧。

看《舌尖上的中国》,网友的观感是“饿得快要哭了”。随之而来的,是网友纷纷“晒舌尖”。同时“舌尖体”走红,既有“舌尖上的安徽”,也有“舌尖上的清华”。

《舌尖上的中国》为何火?

除了选材好、故事好、制作精良,更主要的,讲的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的传承,家乡的风味,家庭的温情。

节目从原料最原始的来源开始讲起,体现出了制作这些美食的很多劳动者的艰辛,令人感动,戳中泪点。

例如第四集《时间的味道》的总结词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这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理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节目火爆也从侧面反映对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焦虑。央视4月15日报道,河北衡水明胶生产厂商,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患者腹中。“皮鞋老酸奶”传言未平,“皮鞋胶囊”风波又起,网友感叹:2012年,皮鞋真忙。

有人总结道:《舌尖上的中国》诉诸真诚的态度,真实的力量。反观当下许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场面……什么都不缺,惟缺真实;什么都尽心尽力,惟缺真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