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春节”折射时代发展变革
天歌
春节,“吃”成为各地人们过年的重头戏之一。根据美团点评最新上线的“年味地图”大数据显示,代表家乡味道的传统年菜依然是人们餐桌上的首选。同时有一些美食正在突破地域边界,在不同城市的餐桌上流动。
(1月29日《钱江晚报》)
“民以食为天”,这在中国各个传统节日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几乎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对应着一种或多种传统美食。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吃”理所当然也就成了过年期间的一个重头戏。如果说北方的饺子,南方的年糕体现了南北过年饮食差异的话,那么一桌无比丰盛的年夜饭,则是从南到北共同的坚守,同时也集中了全国各个地方的美食精华。
而对于身在异乡,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的人来说,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满足的不仅仅是胃,还有情怀,还有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的渴盼,对“妈妈菜”无比的怀念。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舌尖上的春节”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所折射出来的,也正是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
从形式上来看,“年夜饭”不再完全遵循在家里吃的传统,到饭店、酒楼吃年夜饭的现象越来越多,乃至很多饭店、酒楼需要距离春节还有半年就开始预定年夜饭,很多时候还一桌难求。在外面吃年夜饭,不但可以品尝到自己家厨房做不出来的味道、口感,同时也免除了煎炒烹炸的辛苦,免除了洗洗刷刷的劳累,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上,这当然可以视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更加追求过年生活质量和品质的体现。
从内容上来看,年夜上餐桌上除了传统的大鱼大肉等传统菜肴仍旧占据主流,同时也变得一年比一年更加丰盛之外,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一些极具特色的美食正在不同地区落地生根。起源于川渝地区的毛血旺,登上各地餐桌。广东火锅打边炉“乱入”进了无锡最火菜的前十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背后显然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的。
其一,城镇化加速,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北方人到了南方,南方人到了北方,那么不但会带来饮食口味上的改变,同时在回家过年的时候,也更便于把异乡的各种特色美食带回家乡,进而让老家的年夜饭餐桌出现其他地方的美食。其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高度普及,让我们不出家门,就能够购买和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美食,从而大大丰富我们年夜饭餐桌的选择。
“舌尖上的春节”另外一个变化,就是随着国人对健康生活、健康饮食的追求,春节期间的饮食不再一味地追求丰盛、富足,而是开始寻求健康。这就在无形之中改变了国人年夜饭餐桌的饮食结构,让春节期间的饮食更加符合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对身体健康当然是十分有益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