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生活时尚
2015年06月16日

西瓜的那些“芳名”是怎么来的?

本文字数:1194

蝉儿鸣、西瓜甜。炎炎夏日,西瓜是人们当之无愧的宠儿。“8424、小兰、特小凤、京欣……”如今的西瓜,名字听上去很是高深莫测,听者要是不了解行情,肯定一头雾水。话说,西瓜名儿的演变和进化,真是有一串有趣的故事。

古人把西瓜叫“寒瓜”

瓜是个古老象形文字,这个字两边像瓜蔓,中间瓜藤垂下,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果实,就是瓜了。瓜字虽早已有之,不过,西瓜原产非洲,漂洋过海来到中国,那是西汉以后的事情了。

中国自西汉时起开设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海上通道,自非洲大陆起,途经斯里兰卡及南洋诸岛,最终从福建沿海登陆。在西汉时期,西瓜正是沿着这条线路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在那个时代,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享用西瓜。不过,当时西瓜的还不叫西瓜。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里,曾描述过一种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陶弘景提到的这个寒瓜,就是西瓜。也就是说,西瓜最早传到中国时,名字叫寒瓜。

西瓜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南宋,至于为什么叫西瓜,有人认为,在唐代西瓜经丝绸之路从西域进入中原,并因此得名。

“8424”的名字里藏着它的身世

西瓜的名字叫了1000年,不过,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西瓜,又有了许多有趣的名字。现在南京最常见的,就是以数字命名的“8424”了。这个听上去像个秘密代号的名字,源于它的“出生日期”。

“8424”最早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科院育种专家吴明珠培育的西瓜品种。是在1984年几十组试验配比组合中,表现最为出色和优秀的第24组配比,名字也由此而来。8424最初在上海南汇育种培育,后来也在其他地方种植。正宗的8424,种子都来自新疆。

除了8424,南京的夏天还有“小兰”、“特小凤”“京欣”等品种的西瓜。小兰是小型瓜,瓜瓤是黄色。京欣是中型偏大的瓜,最初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京”自然取自北京,“欣”则取自当时课题组特邀的日本专家森田欣一的名字。特小凤也是小型瓜,形状像橄榄球。

特小凤和小兰,名字都有个“小”,和瓜型本身有关。浙江大学的张明方教授,还曾研制出了一种叫“小芳”的西瓜,这种西瓜皮硬而坚韧,便于运输,西瓜的个头小、花纹秀气。不过,“小芳”主要在杭州本地种植。

西瓜个头的变化,映射出时代变化

入行30多年的沈家安说,从西瓜个头的变化,也能看出社会的发展变化。

二十年以前,大西瓜受欢迎,因为那时候人们收入低,家庭人口又相对多,花点钱买个西瓜大家分着吃,吃不掉就留着下次吃。现在,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少是三口之家,孩子长大出去了,就剩老两口,一个大西瓜根本吃不掉。另外,随着人们收入增多,生活质量提高,更加注重食物的新鲜,大西瓜就不怎么受欢迎了。

因为市场发生了变化,所以,专家们也调整方向,特小凤、小兰一类的小型瓜就有了市场。当然,在有些地方,比如宾馆、饭店,大瓜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宾馆、饭店的果盘,都是用大瓜做的。

                                      现代快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