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年励精图治铸辉煌
——启东中学学校发展史
韶华似水,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到省内一流、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名校,启东中学奋斗自强,步履铿锵。
她怀教育之理想,行化雨之春风,寻梦、拼搏、求真,在启吾东疆年轻而神奇的土地上,打造出独具精神魅力的优质教育品牌。
回顾过往,是一代代启中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是90年的求索,90年的辉煌,90年历史的浓缩,90年文化的传承。
初创1928~1940
仅一个班,28个学生
1926年夏,在汇龙镇南龚仓角魏氏宅内,“崇明县立外沙初级中学”创办,仅一个班,28名学生。
一年后,学校迁至汇龙镇洋市游民习艺所(今人民医院南半部),招初一新生一个班,加上原有一班为初二,共70多名学生。
1928年,启东设县分治,始用“启东县立初级中学”校名。
至1940年,先后任校长的是周履直、施文范、陈履贞、张贯一,共培养毕业生近400名。
动荡1941~1949
日伪也搞了个启东中学
1940年11月,新四军东进,抗日民主政府任命进步人士沈轶公为校长。
新启中于1941年元宵节后开学。不久日寇侵犯汇龙镇,形势恶化,学校转移到聚星镇西首席家仓。
1942年4月,又迁校到富安镇陆家宅。8月与大兴村崇明中学、海门战士中学、七堤高中(今江海中学)合并,更名为“崇启海联中”。有初高中10个班学生400多名。
1943年5月,形势更糟,部分学生奉命转移至东台四联中,民主政府所办的启东中学实际上停办,而日伪统治下的汇龙镇搞了一个学校也称启东中学。
发展1949~1966
启东解放,启中复校
1949年1月启东县解放。在战火中颠沛流离了八年之久的启东中学师生返回汇龙镇复校,校址在现在人民路电信局位置。
1953年原启东初师校舍辟为启中西部,1955年秋东部分出,另立汇龙初级中学。1955年起招收高中,更名为“启东县中学”。
曲折中兴1966~1988
从全面停课到试水竞赛
1966年6月“文革风暴”来袭,启中全面停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调整充实教师队伍,逐步完善教学设施,经过几年努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南通前茅。
1978年4月,学校确定为南通地区重点中学,1980年9月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86年学校被定为县处级。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在数理化、征文、体育竞赛中,全校共有40多人获省级以上等级奖。
攀登1989~2000
奥林匹克竞赛摘金夺银
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教育质量迅速提高,高考均分、本科录取率居江苏省重点中学前茅,每年有20人左右录取清华北大。
1995年7月,毛蔚(时为高二学生)夺得第26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金牌,是该项赛事开赛以来第一个获得金牌的女生。
随后,蔡凯华、周璐、陈宇翱等接连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使启东中学誉满神州。
1997年,正式更名“江苏省启东中学”;1998年,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评估验收。
跨越2001年至今
一个班21人考入清华北大
2001年,启中迎来跨越发展,班级数增至99个,在校人数达5500多人,分成东西两个校区,东部为初中部(折桂中学),西部为高中部。
2001年以来,学校夺得国际奥赛金牌12枚。
2017年,施朱鸣获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一等奖;张天越获第33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等奖。2018年,又有多名启中学子在全国物理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高考成绩多年名列全省前茅。2003届高三(1)班57人,高考班均分超出当年省本一录取线101分,全班21人考入清华北大,成为佳话。
2004年3月,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目前已成为清华、北大、南大等国内三十多所一流大学的“优质生源地”。
2018年6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启东中学共建机器人创客中心揭牌;
同年7月,与英国大卫•歌姆学院签约合作,接轨国际教育。
九十年,弹指一挥间。启东中学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桃李芬芳,未来也一定会千红万紫、春色满园。
不忘初心,昂首再前行!
(启东中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