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2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18年12月26日

●2018“走读区镇”融媒体新闻行动

高新区:构筑创新发展新高地

   本文字数:3196

本报记者 陆一冬 陈晓菊 李朱雳

俯瞰高新区

姜雨蒙 摄

 

从“王博士”变身为“王董事长”,王元仅用了一年时间。12月21日上午,在高新区的药源生物科技(启东)有限公司会议室里,王元正在安排落实明年的工艺研发任务。戴着黑框眼镜、身材清瘦的王元书生气十足,然而发布任务时则干练老道。

王元在法国攻读了有机合成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完成了博士后阶段研究。随后,他进入加拿大一药厂,从事药物生产工艺研发。“我比较擅长药物生产工艺的放大和药厂GMP认证。”王元说。

回国后,王元“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最终选择在高新区创业。“政策优惠、服务到位、办事规矩,再加上与上海靠得近,高新区成为了首选地。”王元说,一年时间里,从签约到投产运行,无论是流程审批衔接的推进,还是东疆英才等资助计划的申请落实,都堪称神速。

药源生物科技(启东)有限公司的“落脚点”是高新区博士创业园,目前该创业园共驻扎了20个公司和项目。“这里是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珠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近海镇党委书记陆旭辉说,“向外招引高大上,向内挖掘潜在力,高新区在创新引领下努力搭上高质量发展的‘动车’。”

精准招商,让每一个项目成标杆

近日,2018启东高新区(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在浦东维纳斯国际酒店举办,来自沪上的企业、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近百位嘉宾参加了推介会。会上,总投资2.2亿元的上海惠而顺精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合金钻头项目、总投资2亿元的上海盛鸿实业有限公司的铝罐包装项目等6个项目集中签约。

今年以来,高新区(近海镇)不断创新模式,改进方法,完善优惠政策,重点围绕“两高两新”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今年,我们先后接待客商157批次,拜访深圳、上海、成都、北京等地客商63次,召开浦东祝桥招商会等各类大型招商和推介会9次。设立4个招商分局,有17名驻外招商专职人员。”陆旭辉介绍,今年以来区镇共签约项目13个,协议内资总投资16.22亿元,协议外资总投资4.3亿美元,预计全年外资到账1810万美元。

11月12日,浦东新区第二企业服务中心的第二轮工作人员正式到高新区驻点办公,与此同时,高新区的第二轮工作人员也进驻浦东祝桥产业园现场办公。

交叉派驻人员是高新区发挥好上海产业转承载体功能,加快“两高两新”产业对接的创新举措。今年以来,高新区抓住浦东祝桥镇实施土地减量化机遇,共建区中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一批来自上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转移到这里集聚。截至目前,累计签约项目31个,其中不乏上海众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上海祝桥金属冲压延有限公司、上海英内物联网等体量大、产出高的优质企业。

与上海合作办园的成功实践被不断复制。近两年,高新区平均每月至少2次在上海相关地方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题招商会,先后和合庆、老港、航头等14个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高新区已经有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等多个沪启合作的区中园。

靶向引才,让每一位专家能发力

12月21日中午,在江苏昂彼得堡散热器有限公司厂房里,记者见到了两个比人高的方方正正的大铁箱子。“这是相变储能设备的样品。”昂彼得堡副总陈黄生介绍,“产品看上去粗笨,里面可精巧着呢。设备实现用电低谷时储能高峰时放电。同时还能储存太阳能并将之转换成电能,可以供电、供暖、供热水、供蒸汽等,应用十分广泛。”

去年,昂彼得堡建立了智能采暖研究生工作站,和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如竹教授的团队展开产学研合作,开发了相变储能设备这个新产品。“相变储能设备的新能源转化率达到300%,产品符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市场前景很好。”昂彼特堡总经理助理夏风说,“尽管产品仍处于试生产阶段,公司已接到了来自西藏的1000万元试点使用合同。”在昂彼特堡,目前共有类似王如竹教授的专家20多人。

不断引进高科技人才已成为高新区致力创新转型的一大法宝。

今年以来,高新区以创建省高新区为目标,通过完善引才政策、拓宽引才渠道、做强引才阵地、优化引才环境,为区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共引进符合省级双创人才8名、双创博士2名,认定省双创人才2名、省双创博士2名,获评东疆英才7名,人才引进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今年,高新区通过走访上海、厦门、安徽、湖南等地近30所高校,建立了常态化的产学研沟通渠道。深入100多家企业调研和走访,收集企业技术需求50多条,与相关高校全面对接,目前已有10家企业和高校签署了产学研协议。辅导1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已有14家企业通过审核。同时,高新区通过了2018年度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江苏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验收,江苏和和新材料通过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认定,中科院光电遥感中心已申请省级院士工作站。

盘活存量,让每一寸土地都发热

“公司的发展都是园区管委会‘逼’出来的。”12月24日中午,大坤化纤公司老总张文耀站在厂区门口咧着嘴开着玩笑。

大坤化纤公司是2010年落户高新区的,主要生产涤纶长丝。目前,企业有2条生产线,今年三季度已实现应税销售收入7000多万,预计今年破亿元。“我年纪大了,本想守着国内市场过过‘小日子’么好了。年初,园区管委会上门了,政策、人情几番动员,我下定决心把厂区西侧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张文耀说,“流水线增加了,市场就得拓展了。我把儿子推出去,没想到两个月时间,就已经接下了来自墨西哥、韩国等国家的订单,总额达100万美金。”

从国内市场延展到国外市场,大坤化纤迈出了创立以来的最大的发展步伐。而发展的动力则来自园区对闲置土地的全面“清盘”。

去年10月份起,园区对闲置土地展开地毯式调查摸底。园区管委会成立了7个盘活闲置土地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园区相关负责同志牵头,再配备两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将园区近150家企业也分成7个组别,7个工作小组与之全面对接。

“企业土地闲置涉及的原因多种多样,处置的难度比较大。”近海镇人大主席、高新区项目建设中心主任黄嵘介绍,在充分掌握土地家底后,园区联合市国土部门经过科学分析,将闲置土地对症下药,分类实施。按照7种不同的类型,相关企业与市国土局分门别类签订《补充协议》,并向园区缴纳履约金。“分门别类,有奖有惩,有原则有人情,企业配合度比较高。”黄嵘说。“今年以来,先后有78家企业与市国土局签订了《补充协议》。”

近七成的签约企业按照《补充协议》规定已在闲置土地上动工建设,剩下的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陆续开工。加上园区今年回购的145.68亩闲置土地,预计明年,园区内的1317.6亩存量土地将全部盘活。

土地不增一分,投资持续增长,产出递增明显。1~11月,高新区累计完成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4.65亿元,同比增长37%,已超额完成全年计划。

 

■采访手记

聚优挖潜  激发活力

向外招引,向内挖潜,高新区正在努力向又“高”又“新”嬗变。而内部挖潜的力度,在高新区的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由于历史原因,高新区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土地闲置,导致土地效益增长不快。园区按照分类处置、协同处置、依法处置、有序处置等原则,积极稳妥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

在实际操作中,高新区不搞一刀切,在充分掌握土地家底后,联合市国土部门经过科学分析,促进相关企业与市国土局分门别类签订《补充协议》,包括在建企业向园区缴纳履约金,《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开竣工时间与违约责任;对部分不能按时竣工的项目,《补充协议》中约定竣工时间顺延6~12月,并缴纳履约金;对自愿放弃或同意政府回购未建区域的,免除已建部分的违约责任;对同意政府整体回购的,不追究闲置及违约责任;对转让的企业,给予新入驻企业24个月的建设期限;对至今未建和未全部竣工企业发送期限通知书等7种不同情形。今年以来,园区先后有78家企业与市国土局签订了《补充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积极履行承诺。

在盘活企业闲置土地中,高新区大胆探索,敢于担当,在讲清政策要求的同时,积极疏导企业主的思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争取大家的主动配合。既讲原则也讲人情,盘活闲置土地,这样的经验值得推广,促进园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