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之光闪耀圆陀 启吾东疆展现华彩












对于启东这座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小城而言,刚刚过去的十年,在启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全面达到省定小康指标,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启东的干部群众用开拓、包容、创新、争先的决心和魄力,创造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辉煌。
一座城市的十年巨变,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指标和数据中,凸现在一年一个样的城市模样中,更内化在老百姓的生活故事和切身感受中。
【财富故事】
姚小红——
下岗女工当上了老板
姚小红,40岁出头,身材娇小,原先是老百货商厦的职工。2000年,老百货商厦破产,姚小红下了岗。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四处寻找工作。为了能学点手艺,她先后在几家酒店早餐部当学徒工。
几年下来,姚小红学了不少手艺,于是决定自己摆摊卖早点。2007年初,姚小红正式开始了她的卖早点生涯。万事开头难,一个人要买原料、动手做,还要出摊,姚小红真想把一个人分成两个。
当姚小红的第一笼馒头出笼时,她兴奋地推起小推车,开始了走街串巷的叫卖生活。一天下来腰酸腿软,可当数着自己挣来的几十元钱时,姚小红特别兴奋。钱虽然少,可它毕竟是自己用双手劳动换来的,是自己下岗后自主创业的第一步。
渐渐的,姚小红的早点摊位生意越来越好。她开始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除了卖馒头,还卖烧卖、豆浆、粥、油条、麻团等早点。逢年过节,不少顾客还上门成批订购。生意多了,姚小红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雇了4名下岗工人,手把手的教他们做早点。有了帮工的“加盟”,姚小红当起了老板,感觉轻松了不少。“现在,女儿上了大学,我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等明年,我要租个店面,希望自己的早点生意越来越红火。”姚小红对未来信心满满。
【低保故事】
吴志平——
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吴志平家的小楼房已经有点旧了,但宅地四周收拾得井井有条。走进里屋,水泥地面、水泥墙面,唯一值钱的家当便是一台老式冰箱和一辆电瓶车。
16年前,吴志平的丈夫患上肝病,4年前不幸病故。家庭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吴志平一个人身上。如今,公公婆婆都73岁了,儿子在上海同济大学读二年级。对此,吴志平只有一个念头:老人要照顾,儿子要培养,再苦再累也得扛下去。让吴志平感到欣慰的是,从去年开始,她和儿子每月都能享受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儿子上学开销有些大,但自从有了低保,日子就轻松了许多。”吴志平告诉记者,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低保标准提高,每月能多领到40块钱。手头宽裕了,家里老人的伙食也有了改善,吴志平隔一段时间都要去镇上买一点小鱼小虾。
过去一年,在政府的保障、亲戚的帮助下,吴志平一家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聊到心愿,吴志平乐呵呵地说:“希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人家身子硬朗些,儿子用功读书,长大有出息,那我也就满足了。”
【道路故事】
黄正飞——
回家的路越走越舒坦
经过5年多的新农村建设,坑坑洼洼、泥泞难走这些形容词在启东的农路上已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阔。若从空中俯瞰,现在的农村公路犹如一条条灰白丝带随风飘荡。
“好得做好了水泥路,我的车才能开到家门口。”家住汇龙镇大陆村的小老板黄正飞准备回上海做生意,他的小轿车就停在自家宅院前的水泥路上。
说起家门口的这条埭路,黄正飞是一肚子苦水。前几年,黄正飞在上海做生意赚了钱,就买了一辆车,想着以后能多回家看看家人,带家人出门游玩。可不曾想,门口的那条埭路坑坑洼洼,小轿车在上面行驶很容易磕着底盘,黄正飞每次回家都只能把车停在离家二三百米远的埭路口。回家或者出门的时候还得拎着大包小包走上几分钟,父母走亲访友也嫌麻烦不愿让黄正飞开车接送,这让黄正飞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0年,大路村对这条埭路进行改造,昔日“泥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黄正飞就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之一,他回家能直接将轿车开进宅院。去年年底,崇启大桥建成通车,黄正飞更是感受到了道路通畅带来的便利。他第一时间开车回乡,一路坦荡,再无摆渡、绕弯、颠簸之困扰,一个半小时就从上海的店铺回到了汇龙的家。
【动迁故事】
翟守贤——
“希望早点住上新房”
晚饭后,71岁翟守贤的正在动迁地块溜达,看看以前自己住过的房子有没有拆掉,打听打听还剩几家没有动迁。
翟守贤原本住在汇中巷182号,家中的四层楼是1992年与他人合建的自建房,一共8套,每套房64平方米。翟老和儿子家就住在底楼的两间套房内。
2010年3月,翟老得知文汇新村地块要动迁,十分高兴。“这机会难得啊,政府想着我们老百姓呢!我不盼着靠动迁发财,只希望能早点住上新房。”翟老的眼神里充满期盼。
2011年4月12日,翟老成为第一批交钥匙的住户。“以前自己建的房子除了一二楼,用的都是空心砖。遇到恶劣天气,提心吊胆。现在好了,可以住上标准房。”翟老笑着说。
谈及心愿,翟老直言:“盼着那些不愿动迁的住户能及早想通,盼着地块早些拆清,好让我们早日住上新房。”
【平安故事】
陆建明——
“天眼”帮我来看家
家住南苑小区的陆建明是一位个体工商户,每天早上6点,他都要和妻子到自家的小店开门做生意,一直到晚上8、9点才能到家休息。由于一天到晚呆在家中的时间很短,陆建明白天虽在店里忙碌,却也时常担心家中是否有不速之客光顾。但自从小区里装上了监控探头,陆建明夫妇在外做生意也就更安心了。
陆建明家住顶楼,楼层较高,他从未想过自家会遭遇小偷光顾。但5年前的一个夜晚,陆建明夫妇还着实吓了一跳,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在那个凌晨2点,陆建明一家都已熟睡,但厨房里猛然出现的响动还是惊扰了妻子的美梦,妻子在朦胧中睁开眼,发现有束灯光照到卧室,正好照到她脸上。妻子下意识地对着灯光叫了句“干什么?”,因为还处于朦胧状态,妻子的叫喊声比较轻,灯光只是微微晃动了一下。此时,妻子更加警觉起来,她意识到眼前的灯光可能是入室盗窃小偷手中的小电筒,便大喊一声“抓小偷啊”!陆建明听闻妻子的喊声,立马从床上爬起来,但当他打开电灯,黑影已从窗口跳了下去。原来,数天前,小偷早在他家四周勘察了地形,确立了逃跑的路线。 由于发现得早,小偷并没有得逞,但那次的经历在陆建明心中埋下了担忧的种子。
如今,小区各个出口都装了监控探头,小偷也都不敢光顾了,陆建明一家越来越安心了。同时,小区里还安排了巡逻队,每天晚上提醒周边居民注意安全。“家中安全有保障,居民生活更放心,出门赚钱更安心。”陆建明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