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2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沪上
2018年12月13日

上海商业综合体3年增加104个

落“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再增30家

本文字数:2110

五彩缤纷的五角场

为反映打响“上海购物”品牌的阶段性成果,加快推进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商业综合体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情况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由2015年末的151家增加到2018年10月的255家,三年增加了104家。并且截止到今年10月,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828万平方米,占全市商业建筑面积超过20%。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225家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业建筑总面积为1637万平方米,销售总规模为1562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了18.4%、16.8%;2017年,综合商业体年客流总量21.3亿人次,商户数2.6万家,分别较2016年增加了2.6亿人次、3900家,“上海购物”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

其中,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仍处在快速发展期。截止到10月底,上海新开(含试营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达到30家,新增商业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不过,近两年的情况看,商业建筑面积增长较快,但同比增幅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的同比增幅为18.4%,增速比2016年回落6.2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商业建筑面积比2017年末增长了5.7%。

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至2018年6月末,浦东、闵行、黄浦、静安四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建筑面积之和占据了全市总面积的五成多。其中浦东最多,达到328万平方米,占全市19%。从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新开业的情况来看,全市共有12个区有新增综合体,其中浦东、闵行最多,各新开11个项目。传统的以市中心商圈为核心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各个区域多核心的格局正在形成。

那么上海商业营收状况如何呢?《报告》还显示,从经营水平指标来看,营业额增幅仍然处在较高水平。去年全市已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总营业额达1562亿元,同比增长16.8%,剔除新增因素,营业额同口径同比增长6.8%;从空间分布来看,新增城市商业综合体向各区分散式扩增,各个区域多核心的格局正在形成;从商圈级别比较来看,市级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水平保持领先,社区商圈内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增速居前。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凭借其独特的商业魅力,成为“首店”落户的重要载体。2017年,上海共有226家“首店”开张;2018年上半年,共有256家“首店”亮相,其中有87%的“首店”选择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开张运营,如兴业太古汇、K11、来福士、长风大悦城、上海环球港、世茂广场等成为“首店”的热点聚集地。

“改造升级”也是近年来商圈提到的高频词汇。《报告》显示,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市场,2017年以来,一百商业中心、恒隆广场、五角场万达、世茂广场等纷纷谋求转型升级,涉及改造的大型商业建筑面积达到160万平米以上,预计2018年内有望正式营业或局部试营业的项目将近30个。改造升级既有利于行业整体销售和盈利水平的提升,更对上海主要商圈的转型升级带来积极影响。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朱桦认为,报告的内容反映了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目前,上海城市商业体中心城区存量转型与郊区加快发展并重,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原以零售业态为主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融入电竞、动漫、医疗、体育赛事甚至有城市商业综合体即将引入动物园等,消费功能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更广泛深入地满足人们生活、娱乐和服务的需求。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则表示,随着上海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将营造更好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促进商业创新发展。既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更为城市商业综合体提升管理和服务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依据,显著增强消费者的体验度、获得感和满意度。

“未来,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将进一步适应新变化、挖掘新潜力、展示新魅力,成为展现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发展的靓丽名片。”刘敏说。

●延伸阅读  

上海市政府6日举行第29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市长应勇向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5家研发中心颁发了证书。

近年来,上海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瞄准细分领域产品或服务份额在全球市场第一或者第二的跨国公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全球龙头企业跨国公司总部。本次获得跨国公司地区证书的30家中,12家是行业内排名第一或领导行业发展的总部机构,数量占比达到了40%,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一次,如全球最大的体外诊断企业生物梅里埃、全球最大家族邮轮企业地中海邮轮等,其中还包括上海首家金融地区总部――美国万通金融集团的成员美国霸菱集团的地区总部。

而这次颁证的15家研发中心也都来自行业龙头企业,如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法国法雷奥集团、全球最大的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的瑞士迅达集团、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领军人物杜莹女士创立的生物医药领军企业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等。

据上海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底,上海已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6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85家,投资性公司360家,研发中心440家,总部机构数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外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上海外资发展全面提升,实现了上海利用外资跨越式发展。截至2018年10月底,上海实到外资累计已超过2376亿美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过9.56万个。

根据纳入可比口径的1.28万家在沪外资企业运营情况监测结果,2018年以来,外资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1%,纳税总额增长11.1%,利润总额增长7.2%,总体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