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11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江海潮
2018年11月09日

寻觅日新河战斗的历史印迹

   本文字数:1490

陆汉洲

为纪念启东建县90周年,采访与启东同龄、建国前入党、出生于南阳镇日新河的黄志兰老人,无意之中牵出了少直乡地名的由来,我由此而获悉了发生于70多年前的那次日新河战斗。关于那次日新河战斗,不同的版本给出了多个不同的时间注解。没有了具体的时间方向感,这就让我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迷茫中不知如何下笔。

哦,是的,少直乡的地名,是为纪念一位名叫王少直的英烈而来。这一点没错。但这个地方历史上曾是什么称呼,叫过什么名字?为什么要以命名地名的形式隆重纪念这位王少直烈士?又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以这位英烈的名字命名一个时为乡级政权的地名?为此,我开始查阅有关史料。找遍《启东县志》、《启东市志》、《启东市地名志》,却没找到满意的答案。

查阅纸质史志资料无果,我开始通过百度进行搜索。从而得知王少直牺牲于1944年的日新河战斗。1944年?年份倒是有了,但这次战斗具体发生于这一年的几月?时间、地点越具体,越能还原历史,体现历史的真实性。我撰写纪实类作品总是这样要求自己。于是,我继续搜索,这时,却意外地出现了于1947年4月日新河战斗中牺牲的启东海东区游击营战士叶兴祥等英烈的名字。资料出处:启东市烈士陵园。据此,这一个问号即从诸多问号中被排除:王少直牺牲于日新河战斗,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所牺牲的地方,是最合理的注解。

但仍让我感到有点困惑:启东抗战时期颇有影响的日新河战斗,到底发生在什么时间?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应该是真实而严肃的,谁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去变更修改,或者胡编乱写。

从时间上推算,1944年正值抗战时期。1945年8月15日12时整点,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向全体国民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因而,日新河战斗1947年4月一说,在基本常识和时间概念上均不能成立。从这一个意义上说,百度上搜索的有关资料,不足以为证。譬如,王少直出生于1917年,而百度上却说是1919年。

刨根问底,也许是我数十年写作生涯中养成的一种性格,似乎改也难。我“走出”百度,开始与负责编纂启东地方史志和党史资料的朋友进行联系。电话、微信,双管齐下;与退居二线和现任实职的朋友“两个频道”,同步沟通。

于是,便又出现了1943年12月28日深夜和次日深夜两个时间段。但这两个时间段基本一致,前后仅差一天。前者,源自英烈传记的正式出版物;后者,为朋友十分负责地亲笔抄录的资料手稿。

日新河战斗已经过去太久,让与启东同龄的老人在曲曲漫漫的记忆长路中去寻觅有些困难。历史的烟云在岁月的漂流中,由于浓度太过厚重,让史志专家学者在纷繁的故纸堆里,通过抖落历史的尘埃,去筛选、分析、研究、论证,寻找历史的真实印迹,亦非一件易事。

1943年12月28日深夜,为粉碎日伪军的所谓“分进合击”战术,我新四军东南警卫团二连由海东区游击营配合,奉命在启东富荫乡韩友伦、朱尚贤两家宅上,准备在日新河据点附近打伏击。时任海东区财粮分局主任王少直跟指挥伏击的团参谋长在一起。由于汉奸告密,我伏击部队遭到来自大闸口、海复镇、川港镇、利民镇、南阳村、曹家镇和日新河据点等九路日伪军的重重包围。我军兵分两路,从东宅沟由王少直等架起的“台桥”上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这一个血色的夜晚,王少直因身带巨款,在艰难突围中壮烈牺牲。1948年11月,经东南行署批准,王少直牺牲的地方——启东县富荫乡被命名为少直乡。

未曾想到,王少直也是全国六届、七届人大副委员长,曾任新四军一师副师长兼第一旅旅长叶飞所熟悉的英烈。1995年春,当我们尊敬的龚老(枫亚)所著的长篇纪实文学《三百万颗民族心》一书再版,请年逾八旬的叶飞作序时,他在序言中提起了一连串新四军英烈的名字,其中就提到了王少直。

一个在日新河战斗中牺牲的王少直,让共和国开国上将牵挂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这是少直烈士的光荣,也是启东人民的荣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