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时评
2018年09月20日

用教育公平纾解“起跑线焦虑”

   本文字数:974

盛人云

9月16日,智课教育联合新浪教育共同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长整体上处于比较焦虑状态,孩子在幼儿园、小学阶段最为焦虑,进入初中、高中、大学阶段则依次出现下降趋势。(9月18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家长整体焦虑,且孩子在幼、小阶段尤甚,凸显的其实是广大家长的“起跑线焦虑”。曾经,微信朋友圈一个小朋友的作息时间表引起争论,这个9岁小孩每天从5点起床,一直要各种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古文、钢琴、围棋等九种课外辅导班将9龄童变成“学习机器”。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口号下,一些家长似乎找到了“下一代赶超”的秘诀:孩子越小接受培训越好,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一样不能少,脑袋里塞得东西越多,做父母的也越是“心安”。

毋庸置疑,早期教育特别是幼、小阶段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实践也证明,知识层次更高、经济条件较优裕的父母,能给子女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给予更多指导。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经济状况欠佳,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得到的帮助则相对有限。这种基于家庭差异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是人之常情,由此而催生的“起跑线焦虑”也无可非议。

但问题在于,许多家长焦虑的并不只是这些,他们的焦虑更多地来自于教育的“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均等”,也就是对教育不公的焦虑。虽然我国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化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乃至同一城市内不同区域的差异,仍非常明显。农村家庭内部的教育氛围本就不及城市家庭,而教育资源向城市过度集中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变。即便是在城市,“学区房”的存在,导致经济条件较差家庭的孩子往往也只能上较差的学校。这无疑更加放大了因家庭出身差异而导致的“起跑线焦虑”。

由此可见,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各种辅导班,其实是试图用自身努力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纾解“起跑线焦虑”,如果仅仅着眼于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显然远远不够。用教育公平纾解“起跑线焦虑”,才是治本之举。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只有一手抓均机会,一手抓强资源,让机会公平与资源平等成为“双阀门”,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公众对于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焦虑。期待各级政府本着“不落下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加教育产品供给,让孩子们的“起跑线”能够不再沉重,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政府公共服务阳光下快乐成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